• 网站地图|收藏本站|数学学习|学习方法|电脑学习|教学大全|生活常识|句子大全|管理资料下载|范文大全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陈情表》教案(6套)

    时间:11-24 14:11:01来源:http://www.laixuea.com 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阅读:8741

    概要:结构梳理:“陈”的方法: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朴素细腻,曲折委婉(或以情动人)。(解说:以宽泛的讨论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大意,初步了解本文写作的内容及意图,感受“情”的魅力。内容、形式梳理可制作成投影片。)2、具体研习1~2段①自由诵读第1段。A.哪句话是作者陈述的总提?(抓住本段的纲)下面哪些内容属于“闵凶”?www.laixuea.com 故不能废远(为下文伏笔)B.围绕“闵凶”,作者的叙述角度、层次是怎样的?语言特点及作用是什么?(解说:把握作者陈述思路,以便于理解、品味和记忆)提示:纵的方面(生孩六月……至于成立)品析:父死母嫁,写“躬亲抚养”的原因;多病不行,写“躬亲抚养”的不易。语言简洁,寥寥数语表现了“躬亲抚养”的艰难、辛酸与劳苦,为下文“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张本。横的方面:外、内品析:强调“无(鲜)”字,“儿息”虽有却“晚”,可见“门衰祚薄”,祖孙相依为命。“无”“鲜”等写出了人丁不旺、两代孤传的特殊关系。以白描手法见情感的朴素、真挚。C.哪些语句可见祖孙的相依为命?哪些词语直接写其凄苦?作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陈情表》教案(6套),标签:高中语文必修五,http://www.laixuea.com
      结构梳理:
      “陈”的方法: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朴素细腻,曲折委婉(或以情动人)。
      (解说:以宽泛的讨论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大意,初步了解本文写作的内容及意图,感受“情”的魅力。内容、形式梳理可制作成投影片。)
      
      2、具体研习1~2段
      ①自由诵读第1段。
      A.哪句话是作者陈述的总提?
      (抓住本段的纲)下面哪些内容属于“闵凶”?www.laixuea.com
      故不能废远(为下文伏笔)
      B.围绕“闵凶”,作者的叙述角度、层次是怎样的?语言特点及作用是什么?
      (解说:把握作者陈述思路,以便于理解、品味和记忆)
      提示:
      纵的方面(生孩六月……至于成立)
      品析:父死母嫁,写“躬亲抚养”的原因;多病不行,写“躬亲抚养”的不易。语言简洁,寥寥数语表现了“躬亲抚养”的艰难、辛酸与劳苦,为下文“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张本。
      横的方面:外、内
      品析:强调“无(鲜)”字,“儿息”虽有却“晚”,可见“门衰祚薄”,祖孙相依为命。“无”“鲜”等写出了人丁不旺、两代孤传的特殊关系。以白描手法见情感的朴素、真挚。
      C.哪些语句可见祖孙的相依为命?哪些词语直接写其凄苦?作用是什么?
      提示:
      相依为命:零丁孤苦——靠祖母之悯惜;抚养(照应“臣无祖母无以……”);夙婴疾病——靠孙子侍汤药(照应“祖母无臣,无以……”)。
      凄苦: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等。
      作用:生动地表现其孤苦之情状,令人读而生悲。
      D.开头以“险畔”“闵凶”备述孤苦,作用是什么?
      提示:层层叙述,极言凄苦,落在“未曾废离”上,为表主旨蓄势。
      (解说:教师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参照课文回答,回答同时即解释重点字词句,为词语理解创造语境,不孤立地、割裂地、僵硬地解释、记忆。在回答的同时引用、整理、理解、诵读、记忆,并将品味穿插其中。部分提示可用小黑板。)
      ②自由诵读第2段。
      A.本段分几个层次?各自的重点是什么?
      提示:二层。第一层叙朝廷征召之殷;第二层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
      B.前一层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按时间顺序)和时间词相对应的表征召的词有哪些?由这些词可见什么?为何官职递增却“辞不赴命”(就职)?(采用追问的方式)
      提示:
      表时间:逮、前、后、寻(解释“逮”和“寻”,积累相关词语)。
      表征召:察、举、拜、除、当;孝廉、秀才、郎中、洗马(解释、积累有关文化常识。“孝廉”“秀才”是荐举人才的科目,所以用“辞不赴命”;“郎中”“洗马”是官职,所以用“辞不就职”)。
      作用:先郡,次州,后朝廷,可见征召级别越来越高,表达作者的感恩戴德之情。
      推辞理由:供养无主,刘病日笃(承上文“夙婴疾病”;张下文“日薄西山”)。
      C.第二层如何见事态的严重、紧迫和作者处境的狼狈?目的何在?“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
      提示:
      事态严重:诏、责、逼、催等,含蓄地表明了强己所难之窘迫。
      处境狼狈:“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可是“供养无主”,“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品析:诉说自己辞职不就职的矛盾心理(狼狈处境),“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情辞悲切,动人心肺。“奉”“沐浴”,称颂朝廷,并表感恩之情,可见语言的得体和机智。
      (解说:将词句理解、内容探究、语言品味及背诵记忆融合起来,做到读在口中,感在心中,记在脑中。因此穿插在讨论中的朗读必不可少,朗读也成为本课训练的重点。)
      3、课堂小结
      文章简洁生动、真挚朴实。写自己的遭遇和对祖母的感情,如倾吐肺腑,没有一点藻饰、做作或夸张,于朴实中见至真、至美、至善。语言形式,骈散交用,多用四字短语表情达意。思路清晰,语言机智得体,内涵丰富,惟多读方能体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Tag: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高中语文必修五语文学习 - 高中语文 - 必修教案 - 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