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地图|收藏本站|数学学习|学习方法|电脑学习|教学大全|生活常识|句子大全|管理资料下载|范文大全
  • 走近名家之鲁迅

    时间:11-24 13:33:02来源:http://www.laixuea.com 语文相关知识阅读:8259

    概要:【名家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城内都昌坊口一个破落的士大夫家庭。自幼聪颖勤奋,7岁启蒙,12岁师事宿儒寿镜吾,在三味书屋攻读诗书近5年。课余喜杂览,爱读野史笔记。13岁时,祖父因科场案下狱,父亲在长期患病后早逝,家道中落,经常出入当铺与药店,备感世态炎凉,发愤告别封建“正道”,决意“走异路,逃异地”,于18岁时考入无须学费的江南水师学堂。旋因不满该校“乌烟瘴气”,改入江南矿务铁路学堂。1902年春,被官费派赴日本留学,先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后进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习医,并与徐锡麟、秋瑾、陶成章等革命党人一起,积极从事反清革命活动。因痛感中国人的愚弱,以为改造中国人的精神重于医治人的肉体,于1906年毅然中止学医,选择以文学艺术为救国救民的毕生奋斗道路。1909年夏回国,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任教。1912年2月,应教育总长蔡元培的邀请到该部任职。5月,随教育部迁往北京,任佥事、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1902年至1926年夏,他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

    走近名家之鲁迅,标签:语文相关,http://www.laixuea.com

      
      【名家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城内都昌坊口一个破落的士大夫家庭。自幼聪颖勤奋,7岁启蒙,12岁师事宿儒寿镜吾,在三味书屋攻读诗书近5年。课余喜杂览,爱读野史笔记。13岁时,祖父因科场案下狱,父亲在长期患病后早逝,家道中落,经常出入当铺与药店,备感世态炎凉,发愤告别封建“正道”,决意“走异路,逃异地”,于18岁时考入无须学费的江南水师学堂。旋因不满该校“乌烟瘴气”,改入江南矿务铁路学堂。1902年春,被官费派赴日本留学,先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后进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习医,并与徐锡麟、秋瑾、陶成章等革命党人一起,积极从事反清革命活动。因痛感中国人的愚弱,以为改造中国人的精神重于医治人的肉体,于1906年毅然中止学医,选择以文学艺术为救国救民的毕生奋斗道路。
      1909年夏回国,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任教。1912年2月,应教育总长蔡元培的邀请到该部任职。5月,随教育部迁往北京,任佥事、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1902年至1926年夏,他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兼课。1918年,他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被誉为“五四新文学运动第一声春雷”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从此,其新文学创作“一发而不可收”。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是积极参与筹备和主要领导者之一。他撰写的数百篇投枪、匕首般的杂文,在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反革命的文化围剿中建立了特殊功勋,从而成为中国新文学奠基人,被毛泽东称为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他一生著译甚丰,有多种版本《鲁迅全集》问世,并被译成50多种文字。
      【综合评价】
      毛泽东曾经有过一段议论,极其准确而公允地评价了鲁迅先生的历史功迹,他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在文学上的成就,首先表现在小说上。如果说,历史决定了我国经济、国防和科学技术较大规模的现代化只能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才有条件真正提上日程的话,那么,作为意识形态之一的中国文学,其现代化的起点大约早了整整30年。从“五四”时期起,我国就开始有了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文学,有了和世界文学接轨的新文学。而鲁迅,就是这种从内容到形式都崭新的文学的奠基人,是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开路先锋。没有鲁迅的《呐喊》《彷徨》,就没有中国小说现代化征途上所跨出的第一阶段最坚实的步伐。
      最充分体现鲁迅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还应该首推他的杂文。“杂文”古已有之,在外国散文中也能找到类似的例证,但只有到了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到了鲁迅的手中,“杂文”这种文体才表现出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巨大的思想潜力。鲁迅的杂文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文化的一部“史诗”,它不但记录了鲁迅一生战斗的业绩,同时也记录了鲁迅那个时代中国的思想史和文化史。
      鲁迅作品的思想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国民性研究是一个重要方面。鲁迅正是通过揭露和批判我们中国人的劣根性,找出民族衰败的病根,为中国文化的转型寻找出路。而鲁迅批判国民性的主要特色,则在于在批判的同时又总是深沉地思考着民族的处境和命运。他本质上是一位思想家,热切而不懈地关注人,思考人类、人生、人性等普遍性问题。在他那里,人生探索与哲学思考一致,文学典型塑造与国民的共性反思并存。www.laixuea.com
      【名家点评录】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语文相关知识语文相关语文学习 - 高中语文 - 语文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