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地图|收藏本站|数学学习|学习方法|电脑学习|教学大全|生活常识|句子大全|管理资料下载|范文大全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苏武传》教案(2套)

    时间:11-24 14:04:03来源:http://www.laixuea.com 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阅读:8184

    概要:其次,为了突出表现苏武的民族气节,文中着重写了三个叛徒,与苏武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是副使张胜,一个是为虎作伥的卫律,一个是曾为朋友的李陵。他们都在匈奴的威势面前丧失了民族气节,拜倒在敌人脚下。唯独苏武大义凛然,为了民族尊严和汉王朝的利益,宁死不屈。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丰满的、动人的、高大的民族英雄形象。2.提问:苏武在被囚禁流放以前两度要自杀,后来又想方设法要活下去。这是否矛盾?明确:并不矛盾。苏武在胡地以维护国家民族尊严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和行为准则。我们不难明白,匈奴对苏武等人的劝降实际上是匈奴与汉朝的一次对峙,关乎国家尊严、民族气节。事发时他已经意识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重负国”是因为事先没有发现副使张胜的阴谋而导致祸及国家,苏武意识到,一旦被匈奴审讯,就会给国家带来羞辱,所以要自杀以避免受审。后来,在审讯时被卫律威逼利诱,他在说完一番大义凛然的话后引刀自刺,一是以行动表示坚决不投降的决心,二是要为国家雪耻。匈奴明白了苏武的决心,知道威权、富贵无法征服他,便要以摧毁苏武肉体的方式来征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苏武传》教案(2套),标签:高中语文必修四,http://www.laixuea.com
      
      其次,为了突出表现苏武的民族气节,文中着重写了三个叛徒,与苏武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是副使张胜,一个是为虎作伥的卫律,一个是曾为朋友的李陵。他们都在匈奴的威势面前丧失了民族气节,拜倒在敌人脚下。唯独苏武大义凛然,为了民族尊严和汉王朝的利益,宁死不屈。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丰满的、动人的、高大的民族英雄形象。
      
      2.提问:苏武在被囚禁流放以前两度要自杀,后来又想方设法要活下去。这是否矛盾?
      
      明确:并不矛盾。苏武在胡地以维护国家民族尊严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和行为准则。我们不难明白,匈奴对苏武等人的劝降实际上是匈奴与汉朝的一次对峙,关乎国家尊严、民族气节。事发时他已经意识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重负国”是因为事先没有发现副使张胜的阴谋而导致祸及国家,苏武意识到,一旦被匈奴审讯,就会给国家带来羞辱,所以要自杀以避免受审。后来,在审讯时被卫律威逼利诱,他在说完一番大义凛然的话后引刀自刺,一是以行动表示坚决不投降的决心,二是要为国家雪耻。匈奴明白了苏武的决心,知道威权、富贵无法征服他,便要以摧毁苏武肉体的方式来征服其意志。所以苏武采取的反抗方式也由以前的求死而变成以后的求生,他要在各种艰难困苦中坚强地活下去,但活的前提与支柱依然是汉朝使者的身份,所以他“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从全文看来,苏武将生死全然置之度外,一心考虑的是汉朝的荣誉与利益,所以在局势变化的情况下,他的对抗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五.分析人物,总结手法:
      
      1.小标题概括文章情节,因此我们从小标题中就能概括出苏武的性格特征:忠君爱国、威武不屈、贫*不移、忠贞不渝、坚韧不拔(答案不限)
      
      2.从小标题概括出的苏武的性格只是其性格特征的概貌,如果要深入挖掘人物的性格,我们还需从细节的分析入手。
      
      文章并不具体描述苏武的每一事迹,而是有详有略,比如文章对卫律和李陵劝降的部分就描写得特别详细,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处理,用意是什么?
      
      参考答案: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是最能表现苏武的气节的,所谓“真金不怕火炼”,面对威逼利诱,面对死亡威胁,多少所谓的英雄好汉都经受不住考验而变节投降,唯有苏武始终信念如磐石般坚定,宁死不屈,忠贞不渝。
      
      3.既然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是文章的重头戏,那么我们且仔细研读这部分。
      
      这部分主要是人物对话,找几个同学进行分角色朗读,务必读出每个人物各自特有的语气。www.laixuea.com
      
      4.通过分角色朗读,我们体会到了每个人物极具个性的语言,那么这些语言都表现了人物怎样的个性?
      
      卫律:傲慢自大、阴险狡诈,是个卖国求荣的小人。他先是“威逼”苏武,用杀死虞常的行为企图“杀鸡儆猴”结果吓倒了张胜,却吓不倒苏武。接着他又用死亡来威胁苏武投降,谁知苏武毫无畏惧。卫律见“威逼”不行,于是就“利诱”,想用荣华富贵来打动苏武的心,谁知苏武不但不吃这一套,还义正词严地指责卫律通敌叛国的可耻行径。卫律恼羞成怒,悻悻离去。
      
      李陵:李陵和卫律不一样,他不是彻底的卖国之人。他对汉朝还有感情,对自己叛国的行为也深感羞愧,但他意志不够坚定,对国家不够忠诚,因为一己之私背叛祖国而投靠匈奴,而后又后悔不已,说明这个人物的懦弱和意志的不坚定。因此李陵对苏武的劝说不像卫律那样威逼利诱,而是企图以情动人,用肺腑之言打动苏武。他先是说汉武帝年高而昏庸,苏武的兄弟为国尽忠却枉死,苏武自己也已是妻离子散,而后他又现身说法,叙述自己刚刚投降时的心情和调整过程。李陵企图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肺腑之言打动苏武,但苏武却始终忠贞如一,不为所动。李陵见状,惭愧不已,更加自责于自己的背叛祖国的行为,痛哭而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Tag: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高中语文必修四语文学习 - 高中语文 - 必修教案 - 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