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地图|收藏本站|数学学习|学习方法|电脑学习|教学大全|生活常识|句子大全|管理资料下载|范文大全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召公谏厉王弭谤》教案

    时间:11-24 13:57:22来源:http://www.laixuea.com 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阅读:8823

    概要:“以告,则杀之。”这里既写出了他“虐”的程度,又写出了国人遭受的迫害是何等的严重;一“杀”更是活画出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形象,是“虐”的具体化。(板书“怒”、“杀”)○厉王的这种高压政策是否奏效了呢?——周厉王的高压政策收到了暂时的效果,“国人莫敢言”国人敢怒而不敢言,但紧接着从“道路以目”中,我们不难看出国人强烈的愤怒和怨恨。这沉默就像孕积已久的活火山一样,随时都可能喷发。这就为周厉王的不幸结局埋下了伏笔。www.laixuea.com ○他自己是否满意呢?——“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足见他的得意忘形,这正是昏暴的统治者因取得暂时的成功而心满意足的浅见陋识。一个“喜”更着力刻画了他的愚蠢。(板书:“喜”)教师小结:从文章开篇对厉王形象的刻画,“虐”、“怒”、“杀”可以看出厉王性格的暴虐凶残、毫无理性。下文的一“喜”则完成了他性格另一面的刻画:昏庸愚蠢,自鸣得意。(板书:暴虐凶残、昏庸愚蠢)。这一切都注定了他“流亡于彘”的悲剧命运。○指名学生归纳厉王人物形象,要求结合历史背景。——厉王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有名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召公谏厉王弭谤》教案,标签:高中语文必修二,http://www.laixuea.com
      “以告,则杀之。”这里既写出了他“虐”的程度,又写出了国人遭受的迫害是何等的严重;一“杀”更是活画出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形象,是“虐”的具体化。
      (板书“怒”、“杀”)
      ○厉王的这种高压政策是否奏效了呢?
      ——周厉王的高压政策收到了暂时的效果,“国人莫敢言”国人敢怒而不敢言,但紧接着从“道路以目”中,我们不难看出国人强烈的愤怒和怨恨。这沉默就像孕积已久的活火山一样,随时都可能喷发。这就为周厉王的不幸结局埋下了伏笔。www.laixuea.com
      ○他自己是否满意呢?
      ——“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足见他的得意忘形,这正是昏暴的统治者因取得暂时的成功而心满意足的浅见陋识。一个“喜”更着力刻画了他的愚蠢。(板书:“喜”)
      教师小结:
      从文章开篇对厉王形象的刻画,“虐”、“怒”、“杀”可以看出厉王性格的暴虐凶残、毫无理性。下文的一“喜”则完成了他性格另一面的刻画:昏庸愚蠢,自鸣得意。(板书:暴虐凶残、昏庸愚蠢)。这一切都注定了他“流亡于彘”的悲剧命运。
      ○指名学生归纳厉王人物形象,要求结合历史背景。
      ——厉王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有名的暴君。课文刻画了这个暴虐凶残、刚愎自用、拒不纳谏的独夫形象。他不仅认识不到危机,反而沾沾自喜,他的一怒一喜,表现了他的残忍和昏庸。召穆公直言劝谏,厉王不但不听,反而派卫巫监视人民,堵塞言路,屠杀谤者。他的暴虐和顽固,最终导致人民起义,落得个“国人流亡于彘”的可悲下场。
      (2)召公的人物形象:
      召公的谏词是作者毫不吝惜笔墨的重点所在,是全文的精华之笔。
      面对厉王虐而导致的尖锐的社会矛盾,西周王室重臣召穆公仗义直言,“民不堪命矣”简短的五个字,包含着召公内心的焦急、沉痛、和期待。但却随着厉王的“怒、杀”而告终。
      ○召公的第二次进谏与第一次有什么不同?采取了什么方法?如何表现他的远见卓识的?
      ——情势危急,他一反委婉之辞,直陈利害,一针见血指出“是障之也”。然后用“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比喻,恰当地说明厉王弭谤的危害性,可谓振聋发聩!“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具体说明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道理。
      江河堵塞不通,就会引起决堤泛滥,受到伤害的人一定很多;而堵塞人民的嘴,不让人民讲话,也必然会引起类似江河决堤泛滥那样的严重后果。那么就自然引出了结论,“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让老百姓把话说出来,才是为政者的正确途径。这一观点可见召公的远见卓识。(板书:“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比喻、远见卓识)
      ○“宣之使言”对安帮治国有那些好处?反映召公什么样的思想出发点?
      ——召公认为:天子处理政事,首先要广开言路,让人民把心里想的都说出来,通过大大小小的各种官员,用诗、曲、书、见、箴等形式进言。“百工谏,庶人传语”着重写平民进谏,“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着重写亲近者尽规劝之责。“瞽、史教诲”着重写听取教诲。“耆、艾修之”是对来自各方面的意见、教诲加以整理,作为君王治理朝政的参考。“而后王斟酌焉”是说君王对上述意见考虑取舍,斟酌损益,从而决定施政方针。“是以事行而不悖”,只要按着上面所说的办,就能使国家政治立于不败之地。可使国家长治久安。这就是“宣之使言”的必然结果。
      虽然召公这一切都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利益,但能重视人民群众的意见,看到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犹如奔腾而来的洪水。提倡“决之使导”,“宣之使言”。具有积极进步的民主思想。(板书:民主思想)
      ○为能说服厉王,召公进一步设喻说明民言之重要。这次是如何设喻的?两次设喻有什么不同?
      ——召公用土之有“山川”、“原隰衍沃”来比喻民之有“口”。“山川”、“原隰衍沃”生产出人民赖以生存的“财用”、“衣食”,可见“山川”、“原隰衍沃”之重要。那么民之“口”能说出国家政事的善败好坏,推行人民认为好的,防范人民认为坏的,才是丰富财用衣食的关键,这是国家生死存亡、治乱兴衰的大事,可见民之“口”的重要。这样的比喻形象明了,其含义又很深刻、警策。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高中语文必修二语文学习 - 高中语文 - 必修教案 - 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