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地图|收藏本站|数学学习|学习方法|电脑学习|教学大全|生活常识|句子大全|管理资料下载|范文大全
  • 语文论文:善用艺术空白 发展学生思维

    时间:11-23 00:34:56来源:http://www.laixuea.com 语文论文阅读:8244

    概要:【内容提要】文章阐明了“艺术的空白”的含义,并从“在隐含处挖掘、在矛盾处体验、在简明处扩展、在扩散处求异、在结尾处延伸”等五个方面阐述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捕捉、巧用艺术的空白,放飞孩子们的心灵,鼓励他们大胆地多角度去想象,及时地挖掘、填补这些艺术的空白。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更重要的是拓宽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空间。语文教材中,作者由于表情达意的需要,在进行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时,有意地在字里行间或文章的结尾处留下许多有发挥想象余地的情节、情感或思维的空间,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和想象。这些空间,我们称之为“艺术的空白”。挖掘并填补这些艺术的空白,不但可以让文章内容更加丰富,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主题更加突出,而且能激活课堂,引发生成,让课堂焕发出勃勃的生命力,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捕捉、利用艺术的空白,借助想象的翅膀,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呢?一、在隐含处挖掘有些文章,作者在行文的过程中十分讲究语言的含蓄,有所谓“弦外之音,言外之

    语文论文:善用艺术空白 发展学生思维,标签:语文论文范文,http://www.laixuea.com

      
      【内容提要】文章阐明了“艺术的空白”的含义,并从“在隐含处挖掘、在矛盾处体验、在简明处扩展、在扩散处求异、在结尾处延伸”等五个方面阐述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捕捉、巧用艺术的空白,放飞孩子们的心灵,鼓励他们大胆地多角度去想象,及时地挖掘、填补这些艺术的空白。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更重要的是拓宽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空间。
      语文教材中,作者由于表情达意的需要,在进行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时,有意地在字里行间或文章的结尾处留下许多有发挥想象余地的情节、情感或思维的空间,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和想象。这些空间,我们称之为“艺术的空白”。挖掘并填补这些艺术的空白,不但可以让文章内容更加丰富,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主题更加突出,而且能激活课堂,引发生成,让课堂焕发出勃勃的生命力,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捕捉、利用艺术的空白,借助想象的翅膀,
      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一、在隐含处挖掘
      有些文章,作者在行文的过程中十分讲究语言的含蓄,有所谓“弦外之音,言外之意,韵外之致”之说,这种“贵在言外,使之思而得之”的表达效果即我们所说的作品隐含之中的空白。这时,教师应当及时地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挖掘出它所隐含着的意思,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遣词造句的精妙,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
      如:【《鸟的天堂》教学案例】
      师:作者在文中说“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这里的“逼近”用得恰当吗?
      生:我觉得“逼近”一词用在这儿不太恰当。
      师: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我们平时讲距离越来越近时,习惯用“靠近”和“接近”,用“逼近”显得不合常规。
      生:据我了解,只有当人们遇到压力时,才用“逼近”。作者是坐小船去“鸟的天堂”,所以这里根本谈不上“逼近”。
      生:“逼近”有时还含有紧迫、速度快的意思。但作者在文中说“我们的船渐渐地逼近榕树了”,丝毫没有快的意思。
      师:是啊,小船走得并不快,作者的心情也很好,可文中竟然用“逼近”,而不用“靠近”和“接近”,看来,值得推敲。
      生:老师,我有不同意见。我觉得用“逼近”非常准确,因为,河面变窄了,而榕树正是茂盛的时期,枝干多而密,以至于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显得非常高大。相对于小船上的人来说,大榕树有一种气势逼人的感觉。可以说,大榕树在“逼近”我们,我们也在“逼近”大榕树。
      师:有道理,能联系上下文来思考,说明你已经掌握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读书方法。
      生:我们以前读过《小站》,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迎面是逼人而来的山崖和巨石。”现在想想,山崖和巨石高大,可以说成是“逼人而来”。同样,高大而充满生机的榕树离“我们”越来越近,不也可以说成“迎面是逼人而来的大榕树吗”?
      生:从前面对环境的描写可以看出,巴金爷爷游玩时的心情很好,虽然小船离大榕树还比较远,但他内心却有了“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感觉,“逼近”反映了作者想尽快见到“鸟的天堂”的迫切心情。
      生:我认为用“逼近”更富有人情味。因为此时,作者亲眼看到的不是一株大树干,而是枝多叶茂、满眼绿色、充满生机、“卧在水面上”的一个生命,作者好像已进入榕树的内心,正在与榕树对话,与榕树交流感情。
      师:你能抓住这个词语,深入体会作者的心情,很不错。
      生:(先前质疑的学生)刚才听了几个同学的发言,我终于知道,如果把“逼近”换成“靠近”和“接近”,那就太平淡了。因为这样不能突出榕树之大和作者心情之急切。www.laixuea.com
      本案例中,教师巧借“逼近”一词,挖掘了它隐含着“突出榕树之大和作者心情之急切”的深层含义这一空白点,放飞了孩子们的心灵,拓展孩子们创新思维的空间。

    [1] [2] [3]  下一页


    Tag:语文论文语文论文范文语文学习 - 小学语文 - 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