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像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如:《白杨》一课中“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里的“大白杨,小白杨”仅仅指白杨树吗?《金色的鱼钩》一课中“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里“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为什么能“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呢?……细细挖掘,无不激发出学生想象和创新的欲望。二、在矛盾处体验有些文章,作者为了表达一些复杂的情感,常常使用一组意思绝然相反的词语或句子,真实地再现作者的内心世界。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及时地捕捉到这样的词语或句子,让学生与作者或文章里的人物进行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去想象、去体验作者或文章里的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中,总理的灵车缓缓开来,长安街上“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读到这里,孩子们不禁会产生疑问:“焦急”与“耐心”不是一对反义词吗?同时用来表达人们此刻的心情,不是很矛盾吗?教学时,我就从这对反义词入手,引导学生解决疑问。让孩子们设想:假如你就是这十里长街上来为总
语文论文:善用艺术空白 发展学生思维,标签:语文论文范文,http://www.laixuea.com像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如:《白杨》一课中“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里的“大白杨,小白杨”仅仅指白杨树吗?《金色的鱼钩》一课中“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里“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为什么能“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呢?……细细挖掘,无不激发出学生想象和创新的欲望。
二、在矛盾处体验
有些文章,作者为了表达一些复杂的情感,常常使用一组意思绝然相反的词语或句子,真实地再现作者的内心世界。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及时地捕捉到这样的词语或句子,让学生与作者或文章里的人物进行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去想象、去体验作者或文章里的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中,总理的灵车缓缓开来,长安街上“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读到这里,孩子们不禁会产生疑问:“焦急”与“耐心”不是一对反义词吗?同时用来表达人们此刻的心情,不是很矛盾吗?教学时,我就从这对反义词入手,引导学生解决疑问。让孩子们设想:假如你就是这十里长街上来为总理送行的人们,此时此刻,你的心情会怎样?学生思维的闸门顿时开启:老奶奶“焦急”是因为想早点看到总理灵车到来;“耐心”是因为这十里长街上站满了为总理送行的人们,每个人都和老奶奶的心情一样都想早点看到总理的灵车,多看一眼总理的灵车,就只好耐心地等待,而且“耐心”还表现了老奶奶想一直等下去,非看见灵车不可的决心。
再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中“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但是我忍不住不看”,《在金色的海滩上》一文中,小姑娘十分喜欢贝壳,却不要画家送的贝壳。这些都体现了作品人物十分矛盾的心情,只要教会孩子们换位思考,他们一定能够设身处地正确地想象、体验作品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孩子们学会换位思考,不也是一种思维的创新吗?
三、在简明处扩展
有些文章,作者由于表达上的需要,有些地方写得相当简单,或一笔带过,或只字不提,或用省略号代替,留给读者更多发挥的余地。教学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及时地抓住这些“空白”,围绕文章的中心进行合理的“添枝加叶”,进行再造想象。
如:【《田忌赛马》教学片断】
齐威王输掉第三场比赛之后,课文中只留下了“这下,目瞪口呆了”几个字,便戛然而止。之后怎么样?课文只字不提。教学中我及时地抓住这一空白,引导学生思考:齐威王“目瞪口呆”了,他心里会想些什么?
学生的回答亮点纷呈:
“齐威王什么也没想,大脑里一片空白!”
“齐威王只有一个想法:气死我也!”
“齐威王想:明明是我的马厉害,怎么就莫名其妙地输了?”
“齐威王想:既然田忌能改变马的出场顺序,我为什么不能?再赛一场,我一定能赢!”
“齐威王想:田忌哪有这么聪明?一定是孙膑出的主意,我得想办法把孙膑据为己有!”
孩子们在这样的空白处的联想,既忠于文本,突出了主题,又超越了文本,显示出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再如:《卢沟桥的狮子》第二自然段结尾有一个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呢?可以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去填补这个“空白”。《雪孩子》一课,雪孩子是怎样救出小白兔的文本里没有直接表达,给学生留有想象的空间,可以抓住这一空白,启发学生想象,练习说话,体会雪孩子的勇敢和善良……如此种种,不正是对文本的再创造吗?www.laixuea.com
四、在扩散处求异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故事性的文章通常是从单向思维的角度叙述某人(或某物)在各种特殊的情况下,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叙述情节的发展的。教学这类课文,教师要善于发掘文中的扩散点,即围绕课文中的主要人物解决问题的单一办法进行扩散,引导学生多角度想象:他们的方法最合理、最适用吗?如果不这样,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这种方法有什么漏洞吗?我们还能想出别的方法吗?……在扩散中捕捉、填补这些空白,从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Tag:语文论文,语文论文范文,语文学习 - 小学语文 - 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