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地图|收藏本站|数学学习|学习方法|电脑学习|教学大全|生活常识|句子大全|管理资料下载|范文大全
  •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时间:10-14 10:21:23来源:http://www.laixuea.com 小学三年级教案阅读:8284

    概要:2、 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思考能力和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一、 教学例题:1、 请学生测量书上P85的正方形的边长,算出它的面积。(1) 边长是1分米,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2) 边长是1厘米,它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2、 同样的一个正方形,测量的单位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但是,可以说明,1平方分米和100平方厘米是什么关系呢?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3、 你能用同样的道理说明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吗?4、 得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5、 由上面两个关系式,我们可以发现,两个相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0。和我们以前学的米和分米、分米和厘米间的进率是10不同。要注意区分。二、 试一试:1、 独立完成2、 交流思考方法:用数的组成知识直接推算结果。三、 想想做做:1~41~2、先独立完成,再比较分析两组题在思考方法上的联系和区别。3~4、帮助学生理解第二问的意思:“合多少平方分米”的意思是指把第一问的结果换算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标签:小学三年级教案范文,http://www.laixuea.com

      2、  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思考能力和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          教学例题:

      1、  请学生测量书上P85的正方形的边长,算出它的面积。

      (1) 边长是1分米,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

      (2) 边长是1厘米,它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

      2、  同样的一个正方形,测量的单位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同。但是,可以说明,1平方分米和100平方厘米是什么关系呢?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3、  你能用同样的道理说明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吗?

      4、  得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5、  由上面两个关系式,我们可以发现,两个相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0。和我们以前学的米和分米、分米和厘米间的进率是10不同。要注意区分。

      二、          试一试:

      1、  独立完成

      2、  交流思考方法:用数的组成知识直接推算结果。

      三、          想想做做:1~4

      1~2、先独立完成,再比较分析两组题在思考方法上的联系和区别。

      3~4、帮助学生理解第二问的意思:“合多少平方分米”的意思是指把第一问的结果换算成平方分米,是多少。

      思考题:最多能分出10个小长方形。

      四、小结

      五、作业;作业纸第54页

      第七、八课时   练习八

      教学内容:第87-89页

      教学目标:

      1、  记住1平方米等于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等于100平方里米。会进行面积单位的简单换算。正确使用面积单位。

      2、  能正确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思考能力和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1、  让学生实际指一指、摸一摸课桌,再估计周长、面积各是多少。指名演示并交流估计结果。

      2先明确选择长度单位还是面积单位,再作出进一步的判断。

      3、  先独立算一算、填一填,再指名说一说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

      4~5、先根据具体问题,判断要求的是面积还是周长,然后再进行计算。

      6、  让学生独立思考、计算每个图形的面积,再交流各自的想法。

      7~9、让学生在操作、计算、猜测、验证的活动中明确:面积相等的平面图形,不仅形状可能不一样,而且周长也有可能不一样;周长相等的图形,面积也有可能不一样。

      10、先讨论具体的测量方法,然后小组合作测量、计算。活动后交流结果,并进行反思。

      思考题:如果把一个已知的正方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该怎么办?要求其中另一个部分仍然是正方形,又该怎么办?启发学生画出下图。

      11、作业:作业纸第55-56页

      第9课时   我们的试验田

      教学内容:书第90页

      教学目标:

      1、  对所学的有关面积计算、分数和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进行综合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2、  增强灵活地组合和选择信息的能力,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    对场景图进行有序观察,收集信息。

      二、    对有关信息进行合理的组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

      三、    组织交流,一方面让全体同学共享发现的成果,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以发现和提出更多、更有价值的问题。
     

    上一页  [1] [2] [3] [4] 


    Tag:小学三年级教案小学三年级教案范文数学学习 - 数学教案 - 小学三年级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