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地图|收藏本站|数学学习|学习方法|电脑学习|教学大全|生活常识|句子大全|管理资料下载|范文大全
  • 论《死魂灵》的艺术特色

    时间:10-14 10:26:03来源:http://www.laixuea.com 外国文学阅读:8939

    概要:在《死魂灵》中随处可以感觉到作者的一种强烈的主观精神,他热情地赞颂俄罗斯民族的智慧和力量,赞颂自由,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祖国未来的憧憬。热情洋溢的抒情与生动的具体描写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开拓了作品的思想容量,深化了主题,引导了读者想得更深更远。别林斯基说:“这渗透果戈理的整部长诗并使之带有生气的主观性的优势,发展到高度的抒情的激情,甚至在插笔中,也像清新的波浪一样抓住读者的灵魂。⒃”例如果戈理讲到作家的的令人羡慕的使命时说:“他能够从每天层出不穷的形象的巨大漩涡中挑选出一些为数不多的例外,如果他一次都不曾变换他的七弦琴的高雅音调,不曾从高处降临到他的贫穷,卑微的同胞中间去,不曾接触过尘世,而始终整个儿沉浸在那些超凡脱俗的高贵形象之中。”《死魂灵》中的抒情插叙或表明作者的创作观,或感叹人性的堕落,或讥诮社会的不平,或赞美祖国的语言,但最著名的抒情插叙是表达对祖国的爱和对祖国命运的思考。作者在最后一章中说:“俄罗斯!俄罗斯!我看见你了,从我那美妙迷人的远方看见你了:你贫脊,凌乱,荒凉;你既不愉悦眼睛,也不惊心

    论《死魂灵》的艺术特色,标签:外国文学知识,http://www.laixuea.com
      在《死魂灵》中随处可以感觉到作者的一种强烈的主观精神,他热情地赞颂俄罗斯民族的智慧和力量,赞颂自由,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祖国未来的憧憬。热情洋溢的抒情与生动的具体描写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开拓了作品的思想容量,深化了主题,引导了读者想得更深更远。别林斯基说:“这渗透果戈理的整部长诗并使之带有生气的主观性的优势,发展到高度的抒情的激情,甚至在插笔中,也像清新的波浪一样抓住读者的灵魂。⒃”例如果戈理讲到作家的的令人羡慕的使命时说:“他能够从每天层出不穷的形象的巨大漩涡中挑选出一些为数不多的例外,如果他一次都不曾变换他的七弦琴的高雅音调,不曾从高处降临到他的贫穷,卑微的同胞中间去,不曾接触过尘世,而始终整个儿沉浸在那些超凡脱俗的高贵形象之中。”
      《死魂灵》中的抒情插叙或表明作者的创作观,或感叹人性的堕落,或讥诮社会的不平,或赞美祖国的语言,但最著名的抒情插叙是表达对祖国的爱和对祖国命运的思考。作者在最后一章中说:“俄罗斯!俄罗斯!我看见你了,从我那美妙迷人的远方看见你了:你贫脊,凌乱,荒凉;你既不愉悦眼睛,也不惊心动魄……可是,究竟是什么不可捉摸的神秘的力量把我往你的身边吸引?为什么飘荡在你山川平原上的忧郁的歌声总是在我的身边回响缭绕?这里面,这歌声里面,蕴含着一般什么力量?是什么在呼唤,在鸣咽,在紧紧地揪着我的心?是什么言律在灼热地吻我,闯入我的灵魂,萦回在我的心头不愿离去?俄罗斯!你究竟要我怎么样?究竟有什么不可捉摸的联系深藏在你我之间?”在小说结尾部分的抒情插叙中,随着乞乞科夫马车飞转的车轮和响动的铃声,作者咏叹道:“俄罗斯,你不也就在飞驰,像一辆大胆的,谁也追赶不上的三驾马车一样吗?……俄罗斯,你究竟飞到哪里去?给一个答复吧。……”在这歌唱自身的民族自觉的隆隆鸣响的响亮的颂诗中,一种悲愤忧郁之情油然面生。作者把俄国比喻成一辆飞奔的三驾马车,确信它将超越一切障碍,奔向前方。虽然回答是含糊的,但是其中渗透了作者无比激动的爱国热情,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死魂灵》中讽刺性描写与抒情插叙相结合,使作者既可以显示丑恶的社会,又能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别林斯基认为,抒情插笔是“作者最伟大的成功和向前迈进的一⒄”(作者:龙在海中)
      [注]:
      ⑴⑸赫尔岑《果戈理片断》,转引自张宪周著《<死魂灵简论》。
      ⑵《别林斯基选集》,上海译文出版社,第一卷第205-206页。
      ⑶《别林斯基选集》俄文版,第288页,转引自张宪周著《<死魂灵简论》。
      ⑷《别林斯基选集》,时代出版社,第二卷,第119页。
      ⑹《果戈理全集》第四卷,第88页,转引自张宪周著《<死魂灵简论》。
      ⑺《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206页,转引自顾杰善、徐虹《论〈死魂灵〉中乞乞科夫形象》,《北方论丛》1984年第6期。
      ⑻顾杰善、徐虹《论〈死魂灵〉中乞乞科夫形象》,《北方论丛》1984年第6期。
      ⑼曹靖华主编《俄苏文学史》第1卷,河南教育出版社,第227页。
      ⑽《车尔尼雪夫斯基论文学》上卷,第26页,转引自张晓岩著《果戈里·<死魂灵·泼留希金》。
      ⑾张宪周著《〈死魂灵〉简论》。
      ⑿《果戈理和他的创作》北京出版社,第118-119页。
      ⒀《赫尔岑论文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62年版,第71-72页。
      ⒁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几乎无事的悲剧》,转引自张宪周著《<死魂灵简论》。
      ⒂王远泽《论果戈理创作的艺术特色》,湖南师院学报,1981年第二期。
      ⒃⒄《别林斯基选集》第三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第414-415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Tag:外国文学外国文学知识语文学习 - 外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