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地图|收藏本站|数学学习|学习方法|电脑学习|教学大全|生活常识|句子大全|管理资料下载|范文大全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说“木叶”》教案(3套)

    时间:11-24 14:11:06来源:http://www.laixuea.com 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阅读:8614

    概要:我们的古代诗人是“敏感而有修养的”,他们似乎参透了深奥的美学和心理学原理,创造了耐人“触摸”的精妙的诗歌语言,这语言是不可能作出所谓的科学的解答的,需要我们用心灵去解读。“诗歌是激情和想像的艺术。只有用你的激情与想像去品读,‘诗的感觉’才会喷涌而出。”同学们,就让我把这几句话作为本堂课的“题记”献给大家。让我们一起带着的激情和想象,走进诗歌的殿堂吧。二、浏览课文,思考与解答:先感悟“木叶”和“树叶”的区别,探究由“木叶”发展为“落木”的原因,比较“木叶”“落叶”及“黄叶”,进而把握“木叶”的艺术特征。1、迅速浏览课文一至三段,找出作者在阅读古代诗词时发现的三个问题。明确:第一、为什么诗词中多见“树”或“叶”而很少见“树叶”;第二、为什么诗歌中多见“木叶”而不见“树叶”;第三、为什么“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又不用“木叶”而用“落木”。先看第一个问题,结合诗句分析。用文中所引诗句引导学生思考:www.laixuea.com 引1:树:后皇嘉树,橘徕服兮。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说“木叶”》教案(3套),标签:高中语文必修五,http://www.laixuea.com
      
      我们的古代诗人是“敏感而有修养的”,他们似乎参透了深奥的美学和心理学原理,创造了耐人“触摸”的精妙的诗歌语言,这语言是不可能作出所谓的科学的解答的,需要我们用心灵去解读。
      
      “诗歌是激情和想像的艺术。只有用你的激情与想像去品读,‘诗的感觉’才会喷涌而出。”同学们,就让我把这几句话作为本堂课的“题记”献给大家。让我们一起带着的激情和想象,走进诗歌的殿堂吧。
      
      二、浏览课文,思考与解答:
      
      先感悟“木叶”和“树叶”的区别,探究由“木叶”发展为“落木”的原因,比较“木叶”“落叶”及“黄叶”,进而把握“木叶”的艺术特征。
      
      1、迅速浏览课文一至三段,找出作者在阅读古代诗词时发现的三个问题。
      
      明确:第一、为什么诗词中多见“树”或“叶”而很少见“树叶”;第二、为什么诗歌中多见“木叶”而不见“树叶”;第三、为什么“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又不用“木叶”而用“落木”。
      
      先看第一个问题,结合诗句分析。用文中所引诗句引导学生思考:www.laixuea.com
      引1:树: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叶: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思考:这些诗句中,出现“树”或“叶”的句子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提示,注意对“树”或“叶”进行修饰的词语,如“丛生”、“绿”“密”等。
      
      明确:枝繁叶茂,浓阴匝地。也就是说,“树”或“叶”都给大家一种繁茂浓密,翠绿欲滴饱满的形象,而这种形象正是“树叶”所包含的。因此就不难理解为了语句凝练的缘故,诗词中常用“树”或“叶”代替“树叶”。
      
      再看第二个问题。
      
      问1:从概念上讲,“木叶”是什么?
      
      讨论,明确:就是“树叶”。
      
      问2:“木叶”和“树叶”给我们的感觉是不是一样的?
      
      明确:不一样。
      
      问3:既然二者在概念上完全一致,那么,是什么给人如此不同的感觉呢?请同学们结合作者所引用的诗句来体会。
      
      引2:木叶:亭皋木叶下,陇首秋飞去。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落木: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思考,讨论:“木叶”所处的季节,体会这几句诗给你的感觉。(为帮助学生体会,教师可适当地描绘诗词的意境。也可朗诵杜甫的《登高》。)
      
      明确:“木叶”与秋季相联,也就是“落叶”的意思。而“落叶”则是枯黄,残败的形象,暗含有萧瑟、凄凉的感觉,这不再是“树叶”所能包含的了。而这时又出现了一个问题:
      
      既然“木叶”就是“落叶”,那诗人为什么不用“落叶”呢?关键之处在于“木”字。先分析“木”和“树”的区别。
      
      2、齐读课文第四、五段,思考第二个问题。
      
      文中说,木,屈原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比较:“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与“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试分析“高树”与“高木”的不同。
      
      讨论明确:我们要从这两句诗的诗眼,即“悲”和“扫”来分析。在“高树多悲风”句中,树有饱满浓密的叶子,风吹动这些树叶发出的沙沙的声音,在诗人曹植听来,仿佛人的呜咽,如泣如诉,而这满树涌动的叶子,满海涌动的波涛就像诗人胸中涌动的情感。如果没有了树叶的涌动,没有了波涛的翻滚,怎能体现诗人满怀的哀伤?怎能体现这个“悲”字?
      
      “木”,我们知道是落光了叶子的树,光秃秃的树干。深秋的晚上,清冷的月光仿佛给层岭洒下一层秋霜,瑟瑟的寒风刮过高冈,枯黄的树叶早已被秋风一扫而光,只有那光秃秃的树干还倔强地挺立着。在深秋时节,目睹如此深秋之景,空旷和凄凉之感油然而生。所以,此时的树,必须是干枯的没有叶子的树干,不如此不足以体现“扫”字。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高中语文必修五语文学习 - 高中语文 - 必修教案 - 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