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地图|收藏本站|数学学习|学习方法|电脑学习|教学大全|生活常识|句子大全|管理资料下载|范文大全
  •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教案(4套)

    时间:11-24 14:11:04来源:http://www.laixuea.com 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阅读:8156

    概要:正如作者所说,“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中“树”予人以一种饱满感,感觉到了层层树叶的波动。而“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中”的“木”则比“树”显得单纯,是一种落木千山的画面,感觉到的是“空阔”。以秋风叶落之景表空旷凄凉之情,这就是“木”字在古诗中的一个艺术特征。3、齐读第六、七两段,思考第三个问题。思考:我们前面分析到“木叶”就是“落叶”,可又发现诗歌中有用“落叶”的,也有用“木叶”的,“木叶”与“落叶”究竟有什么样的区别呢?体会:“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静夜无四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木叶”、“落叶”、“黄叶”、“落木”带给我们的感觉是否一样?在课文中找出关键句子。明确:“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中“木叶”飘零中透些微黄;“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中“落叶”则饱含水份,繁密;“静夜无四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中的“黄叶”微黄但不干燥,无飘零之意,而“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咬文嚼字》教案(4套),标签:高中语文必修五,http://www.laixuea.com
      
      正如作者所说,“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中“树”予人以一种饱满感,感觉到了层层树叶的波动。而“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中”的“木”则比“树”显得单纯,是一种落木千山的画面,感觉到的是“空阔”。
      
      以秋风叶落之景表空旷凄凉之情,这就是“木”字在古诗中的一个艺术特征。
      
      3、齐读第六、七两段,思考第三个问题。
      
      思考:我们前面分析到“木叶”就是“落叶”,可又发现诗歌中有用“落叶”的,也有用“木叶”的,“木叶”与“落叶”究竟有什么样的区别呢?
      
      体会:“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静夜无四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木叶”、“落叶”、“黄叶”、“落木”带给我们的感觉是否一样?在课文中找出关键句子。
      
      明确:“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中“木叶”飘零中透些微黄;“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中“落叶”则饱含水份,繁密;“静夜无四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中的“黄叶”微黄但不干燥,无飘零之意,而“无边落木萧萧下”中的“落木”则代表着疏朗和空阔的意境。
      
      从这些不同形象的叶子中,我们体会到:“木叶”暗示的是“落叶的微黄与干燥”,带给我们的是“整个秋天的疏朗的气息”。这就是“木叶”的艺术特征,与“落木”相比,还带着些许缠绵。
      
      三、延伸扩展。
      
      我们解决了这三个问题后,回头来看,又会疑惑为什么这些概念上区别不大的词语,在意境上的差别会这么大呢?这是因为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概念下面暗含着丰富的形象和内涵,也就是诗歌语言的微妙意味往往寄于言外。这类语言就是古典诗歌中的意象。www.laixuea.com
      
      (思考同类文学现象,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了解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特点,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
      
      思考1:古诗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意象,它们如“木叶”一样,成为内涵丰富难以言传的精妙语言,如“月”“梅”“柳”“杜鹃”等。请根据课文所阐释的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的理论,体味古诗中的“月亮”意象的艺术特点。
      
      一剪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雪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讨论,结论:望月怀远,思念亲人,暗含有月圆人不圆的愁绪。
      
      思考2:我国古典诗歌中,有许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如思考1中提到的意象。但也请同学们注意,有时候,同一意象在不同的诗人笔下,会表现出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感情。比如唐太宗爱桃花,写过一首咏桃诗:“禁苑春晖丽,花蹊绮树装。缀条深浅色,点露参差光。向口分千笑,迎风共一香。如何仙岭侧,独秀隐遥芳。”而杜甫却说“轻薄桃花逐水流”,把桃花贬得一钱不值。再如毛泽东和陆游的两首《卜算子·咏梅》,境界就迥异。见课后练习二。
      
      四、布置作业:根据下文的材料,写一篇500字的赏析文章。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春晚绿野秀。”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高中语文必修五语文学习 - 高中语文 - 必修教案 - 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