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根据学生的讨论,有几种分法,一种是按开端、发展、高潮、结束这四个部分来分的;另一种是按段紧扣“促织”这条线索划分的,建议把这两种分法,编写一个简单而又清楚的结构提纲,在课外完成。4.布置作业:(1)编写课文的结构提纲。(2)翻译“异史氏曰”一段,并对照课文第1段思考下列问题:①为了一头蟋蟀,造成百姓倾家荡产的罪魁祸首是谁?为什么?②安排成名发财致富的结局是否削弱了本文的批判力量?第二教时一、教学要点。编写本文情节结构提纲,深入研究课文思想内容。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检查作业:www.laixuea.com (1)指名两位学生板书情节结构提纲。(2)指名一位学生口述“异史氏曰”一段的翻译。讨论学生的翻译。明确:①篇末附“异史氏曰”,是作者自己假托之名。这是仿效《史记》“太史公曰”的笔法附在每篇后面的评论。②奉行者:以译“奉皇帝的命令去办的人”为好,可与上文“天子”一致。③加以官贪吏虐:加以,该是两个词,“加”,加上;“以”,由于。“贪”译“贪婪”为好。④一跬(kuǐ)步:课文未注。古代以跨出一脚的距离为跬
根据学生的讨论,有几种分法,一种是按开端、发展、高潮、结束这四个部分来分的;另一种是按段紧扣“促织”这条线索划分的,建议把这两种分法,编写一个简单而又清楚的结构提纲,在课外完成。
4.布置作业:
(1)编写课文的结构提纲。
(2)翻译“异史氏曰”一段,并对照课文第1段思考下列问题:
①为了一头蟋蟀,造成百姓倾家荡产的罪魁祸首是谁?为什么?
②安排成名发财致富的结局是否削弱了本文的批判力量?
第二教时
一、教学要点。
编写本文情节结构提纲,深入研究课文思想内容。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
1.检查作业:www.laixuea.com
(1)指名两位学生板书情节结构提纲。
(2)指名一位学生口述“异史氏曰”一段的翻译。
讨论学生的翻译。明确:
①篇末附“异史氏曰”,是作者自己假托之名。这是仿效《史记》“太史公曰”的笔法附在每篇后面的评论。
②奉行者:以译“奉皇帝的命令去办的人”为好,可与上文“天子”一致。
③加以官贪吏虐:加以,该是两个词,“加”,加上;“以”,由于。“贪”译“贪婪”为好。
④一跬(kuǐ)步:课文未注。古代以跨出一脚的距离为跬,两跬为一步。课文中是“一举一动”的意思。
⑤以蠹(dù)贫:蠹,蠹虫。课文用来比胥吏的侵害。有的译作“由于读书而贫困”。根据文意还是以译作“由于胥吏的敲诈而贫困”为好。
(译文见人教社编《教参》,上说略与不同,供参考。)
(3)讨论学生板书的情节结构提纲:
边讨论边修改学生的提纲。
(附)板书设计(见下页)
2.分析课文内容:
(1)指名让学生朗读课文第9段,再对照朗读第1段。读后提问:“每责一头,辄尽数家家产。”造成这种后果的罪魁祸首是谁?请从第1段和第9段中找出证据。
讨论。明确:造成这种后果的罪魁,是以皇帝为首的封建统治者。第1段提出“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说明祸患起宫廷,统治者为满足宫中享乐而“岁征民间”。未段尖锐地指出:“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由于最高统治者的荒yin无耻,贪官对上的阿谀奉承,“科敛丁口”,老百姓就只能落入“贴妇卖儿”、倾家荡产的悲惨命运。
(2)既然如此,为什么作者给故事安排一个喜剧的结局?要从课文中找出佐证的句子说明所以。
讨论。明确:
①这个结局是虚幻的,当时的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其一,从全文看,作者以血淋淋的事实告诉读者:成名因无法纳贡而“忧闷欲死”,继又“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甚至“转侧床头,唯思自尽”;接着成名子因死一蟋蟀而吓得投井自尽,成名夫妇“抢呼欲绝”,“茅舍无烟,相对默然”,这正是统治者为一小虫而逼得成名家破人亡。其二,成子化蟋蟀,大家都清楚这是不可能的。作者写此虚幻的事实,其意图在于证明,成子以自身性命化小虫去让皇帝玩赏,这正是鞭笞皇帝视民命如玩小虫。这个“结局”非但没有削弱本文的批判力量,而是从更高的层次上强化了批判力量。
②退一步讲,成名“因祸得福”即使是真,也是偶然的。结尾明明指出“独是”以促织富,“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这有力地说明,百姓的生死祸福,竟系之于区区小虫,封建统治的腐败已到何种程度!
③“喜剧”的结局,实际上是嘲讽了一出丑剧,请看“成名裘马扬扬”,连“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思泽”,这岂不荒唐可笑!
综上所述,本文结尾以及异史氏的评论,是在揭露封建统治的罪恶和当时政治的腐败黑暗。有人把异史氏的一段评论说为“以因果报应来规劝人,无异是愚民,无异是助纣为虐”。这种观点是不符合事实的。
3.布置作业:
做“思考和练习”题一、二、三、四。
第三教时
一、教学要点。
Tag:语文相关知识,语文相关,语文学习 - 高中语文 - 语文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