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本文来自作文周刊社。烘托原为中国画的一种技法,即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面渲染描绘,从衬托中突出物象,如渲染云彩以突出月亮,因此称之为“烘云托月”法。后来指写作手法,即为了使要表现的主要事物更加突出,拿另一种次要事物和它放在一起,从侧面描写,以次托主的写作手法。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鸿门宴》就人物形象分析而言,重点应是项羽的形象。其他人物的刻画描写都是为了突出项羽这一中心人物。对敌对阵营的主帅刘邦的充分描写就能很好地反衬出项羽的形象;把刘邦阵营中谋士、勇士、内*的描写及刘邦对他们的态度与项羽阵营形成对比,就能生动地反衬出项羽的悲剧性格,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这场斗争的结果。《鸿门宴》中通过四组人物相互对比、烘托来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一、刘邦与项羽,都是主帅,但性格各异。先说项羽。当听到曹无伤密告“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时,立刻勃然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其暴躁、鲁莽的性格显露无遗。项伯泄漏军机被刘邦拉拢后,在项羽面前为刘邦说情:“沛公不先
《荆轲刺秦王》中对荆轲的形象分析,标签:语文相关,http://www.laixuea.com 本文来自作文周刊社。
烘托原为中国画的一种技法,即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面渲染描绘,从衬托中突出物象,如渲染云彩以突出月亮,因此称之为“烘云托月”法。后来指写作手法,即为了使要表现的主要事物更加突出,拿另一种次要事物和它放在一起,从侧面描写,以次托主的写作手法。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
《鸿门宴》就人物形象分析而言,重点应是项羽的形象。其他人物的刻画描写都是为了突出项羽这一中心人物。对敌对阵营的主帅刘邦的充分描写就能很好地反衬出项羽的形象;把刘邦阵营中谋士、勇士、内*的描写及刘邦对他们的态度与项羽阵营形成对比,就能生动地反衬出项羽的悲剧性格,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这场斗争的结果。
《鸿门宴》中通过四组人物相互对比、烘托来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
一、刘邦与项羽,都是主帅,但性格各异。先说项羽。当听到曹无伤密告“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时,立刻勃然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其暴躁、鲁莽的性格显露无遗。项伯泄漏军机被刘邦拉拢后,在项羽面前为刘邦说情:“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而善遇之。”项羽立即放弃了消灭刘邦的想法,表现出他的胸无城府和缺少主见。
在宴会上,范增暗示项羽趁机除掉刘邦,“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羽却“默然不应”,表现了他性格中“为人不忍”的善良一面;刘邦不辞而别之后,项羽也没有任何责怪之意,更没有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表明了他缺乏远见。
再看刘邦。听说劣迹败露,自己身陷险境时,却以“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为辞,将过错推得一干二净,其为人之狡诈可见一斑。为了拉拢关键人物项伯,他能够纡尊降贵,对张良说“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并与项伯“约为婚姻”,说:“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这番言不由衷的话语,更加显示出他的狡黠无耻。
刘邦的善于用人,能言善辩,善于应变,虑事周全,世故老道,正是为了突出项羽的政治幼稚,不善用人,优柔寡断,胸无城府,自大轻敌,刚愎自用。
二、范增和张良都是谋士,两人都很有远见,但同中有异,所起的作用却完全不同。范增老谋深算,敢于自作主张,但过于倨傲,得不到主帅的支持;张良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关键时刻能够为主帅着想,刘邦对他言听计从。范增与张良在对比、映衬之中,各自个性显得鲜明、突出,人物形象各具特色,符合人物身份。范张二人的际遇不同,从另一个侧面表现了两位主帅的心胸和气度。
三、樊哙与项庄都是勇士,樊哙听张良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时毫不犹豫欲与沛公共生死,拥盾强行入军门,慷慨陈词,表现出的是忠心耿耿,粗中有细,果敢勇猛。项庄按照范增的吩咐,祝酒舞剑意刺沛公,但遇到项伯阻拦时即放弃己任,功败垂成,表现出的是有勇无谋,优柔寡断。
四、项伯和曹无伤。这两个人都是叛臣。曹无伤出卖刘邦,项伯向张良泄密。项伯泄密后又充当说客,在宴会上用自己的身体遮蔽刘邦,却能安然无恙;曹无伤被项羽当成替罪羊,最后被刘邦处死。从中也可映衬出刘邦和项羽的性格特征。
作者就是这样把刘邦、项羽等人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进行对比描写的,因此,描写细腻深刻,不同的人物形象互相照映衬托,鲜明生动,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收到了相得益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