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地图|收藏本站|数学学习|学习方法|电脑学习|教学大全|生活常识|句子大全|管理资料下载|范文大全
  • 阅读技巧: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

    时间:10-14 10:26:28来源:http://www.laixuea.com 语文相关知识阅读:8956

    概要:7.B(“农耕文明还来不及清查就被工业文明的浪潮所席卷而去,它们死得迅速且缄默,那不是一种‘非正常的死亡’”这句话,非冯骥才所说。)8.D(A“社会生存”应为“社区生存”。B“不是丽江古城”应为“不仅仅是丽江古城”c“民族的土壤”应为“民间的土壤”。)9.C(“精英文化”错,应是“民间文化”)六、6.B7.D8.A9.C七、9、解析:互相映衬见出“静穆”的风味。答案:D10、解析:说“情趣相似”不确切,这是作者以前的认为,后来在认识上有了变化。答案:A八、11、解析:无论是石涛的观点,还是贡布利希的话,都是说的同一意思,即画要革新才能发展。答案:B12、解析:谈国画的发展轨迹,石涛的观点、贡布利希的话就说明了国画的发展方向。答案:B九、18、解析:这一句话实际上是这一段的关键句,要理解它就要从全段角度去分析,先是谈到明代对宋诗的不屑,然后谈到晚清对宋诗的推崇。这一句话是用比喻的方式来说明宋诗在不同时期所受到的不同待遇。答案:宋诗或是被贬得一无是处,或是被捧上了天。(要求简洁,否则要扣0.5分)19、解析:该

    阅读技巧:高考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标签:语文相关,http://www.laixuea.com
      7.B(“农耕文明还来不及清查就被工业文明的浪潮所席卷而去,它们死得迅速且缄默,那
      不是一种‘非正常的死亡’”这句话,非冯骥才所说。)
      8.D(A“社会生存”应为“社区生存”。B“不是丽江古城”应为“不仅仅是丽江古城”c“民
      族的土壤”应为“民间的土壤”。)
      9.C(“精英文化”错,应是“民间文化”)
      
      六、6.B7.D8.A9.C
      
      七、9、解析:互相映衬见出“静穆”的风味。
      答案:D
      10、解析:说“情趣相似”不确切,这是作者以前的认为,后来在认识上有了变化。
      答案:A
      
      八、11、解析:无论是石涛的观点,还是贡布利希的话,都是说的同一意思,即画要革新才能发展。
      答案:B
      12、解析:谈国画的发展轨迹,石涛的观点、贡布利希的话就说明了国画的发展方向。
      答案:B
      
      九、18、解析:这一句话实际上是这一段的关键句,要理解它就要从全段角度去分析,先是谈到明代对宋诗的不屑,然后谈到晚清对宋诗的推崇。这一句话是用比喻的方式来说明宋诗在不同时期所受到的不同待遇。
      答案:宋诗或是被贬得一无是处,或是被捧上了天。(要求简洁,否则要扣0.5分)
      19、解析:该题的答题范围仍然在第一段,“失掉比例”是说对宋诗的看法不要走极端,应客观公正。后文也有照应的句子。
      答案:可以夸奖宋诗在元诗、明诗之上,且超过清诗的成就,但不可夸张、夸大它。(两个方面去谈才能得满分。)
      20、解析:作者在历述宋诗在不同时期人们对它的不同的看法之后,就有了一个结论,即“整个说来,宋诗的成就在元诗、明诗之上,且超过了清诗。我们可以夸奖这个成就,但是无须夸张、夸大它”,点明了作者所认定的宋诗的地位。
      答案:宋诗在诗歌史上的地位。(不简洁可酌情扣分。)
      21、解析:这个题的难度很小,只要找到答题范围,稍作归纳即可。
      答案:某一个字眼或句法来自唐人却比他们工稳,意思写得比唐人透彻;风格意境落入唐人的势力圈里。(一层1分)
      22、解析:A项说“金代的作者全都鄙薄宋诗”在文中无照应;C项“学乖”是指“在语言和技巧方面精益求精”,而非“落在前辈的‘势力圈里’”;D项“惟肖而不惟妙”是说明人学写唐诗,缺乏个性,没有新意。
      答案:BE
      
      十、6.C(A明初朝廷禁用金银进行交易,实际上,明代白银的货币化是自民间开始,因此白银www.laixuea.com
      货币化的进程在明英宗之前已经开始。B颁布“弛用银之禁”的诏令,表明白银成为合法货
      币。白银货币化此前已在民间开始。D白银成为合法货币是从明英宗颁布诏令开始的。)
      7.A(代嘉靖年间,国家财政白银入不敷出,文中并没有说“经济恶化,财政困难”。白银入不敷出一方面是因为国家财政白银入不敷出,另一方面是因为从皇族到平民都有对于白银的大量需求。)
      8.D(晚明时期,中国对于白银的巨大需求,意味着中国由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走向商品经
      济转变,同时也使中国更多更主动地走向世界。但谈不上“是当时世界经济全球化开始形
      成的根本原因”。)
      
      十一、6.A(参照本段前半段即可得出答案)
      7.D(城市文人雅士不会给中国农村文化造成文化断裂)
      8.C(A错在“这些职责主要是文化方面的”,根据在于“在政府官员面前,他们代表了本
      地的利益,他们承担了诸如公益活动、排解纠纷、组织修路筑桥、开河建堤等公共工程,
      此外,还组织地方治安,征税,弘扬儒学,兴建学校等农村社会生活的各项工作”;B“釜
      底抽薪”指的是文化断裂;D绝对化)
      
      十二、选做题:甲、论述类文本(18分)
      16.C(对神灵的崇拜已不是今天的主要价值,而且神灵的意思在英语和日语单词中有痕迹;)
      17.B(“暗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祝愿”无中生有)
      18.
      异:(1)西方的“节”含有神圣的意味,不如中国传统节日形象生动;
      (2)西方的“节”多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中国传统节日是一个和谐天人的节日。
      同:中西方节日都有和谐人的身心的特点。
      (每点2分)
      19.
      ①中国许多传统文化现在已到了危险的时候,国家意识体现在节日上就是文化主权和尊严。
      ②国家意识在时间上的体现便是寄予着民族文化的传统节日,这是一个“有效的时间节点”。
      ③国家意识还体现在节日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让国民感觉到一种共同血脉存在,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Tag:语文相关知识语文相关语文学习 - 高中语文 - 语文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