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地图|收藏本站|数学学习|学习方法|电脑学习|教学大全|生活常识|句子大全|管理资料下载|范文大全
  •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螳螂捕蝉》教案

    时间:11-23 01:46:04来源:http://www.laixuea.com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阅读:8288

    概要:虽然黄雀在螳螂和蝉的背后,但它也没有想到自己背后还有一个少年。所以,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这就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所寓示的一个道理。三、学习课文第2——12自然段1、少年给吴王讲这么一个故事,那么他只是为了讲这个故事吗?(不是的,为了劝谏吴王)2、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请你仔细地读课文,想象当时他的神态、动作(1)自由读,(2)指名读,再评议(3)同桌分角色读,可加上动作(4)推荐全班演一演(有什么建议)四、明理1、少年给吴王讲故事的目的达到了吗?2、从哪里看出来的?(恍然大悟)(1)出示词语,指名读(2)说说词语的意思(3)吴王彻底明白了什么?联系前文想一想。五、总结1、学到这里,你对吴王有什么了解呢?(1)固执(2)知错就改2、小结:是啊,我们看待任何一个人都应该一分为二,正确地看待。3、那你们觉得这位少年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理解(机智、聪明。他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故事劝吴王,让固执的吴王听了恍然大悟,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螳螂捕蝉》教案,标签: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http://www.laixuea.com
      虽然黄雀在螳螂和蝉的背后,但它也没有想到自己背后还有一个少年。所以,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这就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所寓示的一个道理。
      三、学习课文第2——12自然段
      1、少年给吴王讲这么一个故事,那么他只是为了讲这个故事吗?(不是的,为了劝谏吴王)
      2、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请你仔细地读课文,想象当时他的神态、动作
      (1)自由读,
      (2)指名读,再评议
      (3)同桌分角色读,可加上动作
      (4)推荐全班演一演(有什么建议)
      四、明理
      1、少年给吴王讲故事的目的达到了吗?
      2、从哪里看出来的?(恍然大悟)
      (1)出示词语,指名读
      (2)说说词语的意思
      (3)吴王彻底明白了什么?联系前文想一想。
      五、总结
      1、学到这里,你对吴王有什么了解呢?
      (1)固执
      (2)知错就改
      2、小结:是啊,我们看待任何一个人都应该一分为二,正确地看待。
      3、那你们觉得这位少年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理解
      (机智、聪明。他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故事劝吴王,让固执的吴王听了恍然大悟,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4、后来,人们把它演变成了一个成语,告诫人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看不到隐伏的祸患。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它,记住这个道理。
      六、作业
      1、复述课文
      2、造句:
      自由自在——
      恍然大悟——
      附板书: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恍然大悟
      (二)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说出“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并能用这两个词语造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4.能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语言文字,熟悉课文内容,理解文中的寓意。
      教学难点:
      让学生凭借课文内容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资源开发:
      从生活周围寻找如螳螂一样的人,分析因顾眼前利益而带来的祸患。
      媒体使用:
      生活小故事及相应的图片,配套教材课件。
      设计理念:
      生活处处皆语文,借用生活中的语言材料深化理解课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地进行学习。www.laixuea.com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螳螂和蝉和两种不同的昆虫,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争取弄清上面的问题。
      3.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查自读情况。
      1.指名分段课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2.检查有关词语的理解。
      投影出示:如果其它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
      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
      (1)指名读句子,联系句子联系词义。
      (2)指名说,集体讨论。
      3.针对前面的几个问题,说说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写个故事的起因是哪些自然段,写起因、经过、结果。
      2.组成小组想到交流讨论。
      3.集体交流,讨论。
      4.分段读课文,争取能讲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五、指名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
      2.指名读。
      3.师生评价。
      4.学生描红,临写。
      六、作业。
      1.完成习字册描红。
      2.熟读课文。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学习 - 小学语文 - 语文教案 -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