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地图|收藏本站|数学学习|学习方法|电脑学习|教学大全|生活常识|句子大全|管理资料下载|范文大全
  •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认识整万数”教学实录与反思

    时间:10-14 10:21:23来源:http://www.laixuea.com 小学四年级教案阅读:8373

    概要: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再呈现几个整万数,引导学生通过画分级线的方法深入探索它们的读法与写法。师:最后,让我们再次回到课一开始时的拨数游戏上来。利用3颗珠,我们从3拨到30,再到300、3 000、30 000。还能继续往下拨吗?下一个会是多少?生:三十万、三百万、三千万。师:如果还是这个计数器,能拨出第九个数吗?生:不能。生:如果要拨出第九个数,那得用三个小计数器合起来。生:那得用到亿级。……师:没错。新增加的亿级又会有哪些数位,含有亿级的数又该如何读、如何写,下一课我们将继续研究。反思有效的教学方法,源自于学习内容自身的规定性及儿童内在的心理需求。我们一直提倡要解读教材、分析学情,道理就在这里。鉴于此,备“认识整万数”一课,在正式确定教学思路之前,我始终努力思考着如下几个问题:首先,在“整数”这一知识序列中,“整万数”究竟处于怎样的特殊位置,它具有怎样的承前启后的作用?其次,对于一个只具备“认识万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认识整万数”教学实录与反思,标签:小学四年级教案范文,http://www.laixuea.com

      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再呈现几个整万数,引导学生通过画分级线的方法深入探索它们的读法与写法。

      师:最后,让我们再次回到课一开始时的拨数游戏上来。利用3颗珠,我们从3拨到30,再到300、3 000、30 000。还能继续往下拨吗?下一个会是多少?

      生:三十万、三百万、三千万。

      师:如果还是这个计数器,能拨出第九个数吗?

      生:不能。

      生:如果要拨出第九个数,那得用三个小计数器合起来。

      生:那得用到亿级。

      ……

      师:没错。新增加的亿级又会有哪些数位,含有亿级的数又该如何读、如何写,下一课我们将继续研究。

      反思

      有效的教学方法,源自于学习内容自身的规定性及儿童内在的心理需求。我们一直提倡要解读教材、分析学情,道理就在这里。

      鉴于此,备“认识整万数”一课,在正式确定教学思路之前,我始终努力思考着如下几个问题:首先,在“整数”这一知识序列中,“整万数”究竟处于怎样的特殊位置,它具有怎样的承前启后的作用?其次,对于一个只具备“认识万以内数”的经验的四年级学生而言,“整万数的认识”将对其构成怎样的认知难度与思维挑战:仅仅凭借原有的认知结构即可实现对新知的同化?还是需要借助知识结构的顺应,在重构中完成对新知的理解与掌握?

      课前,我们又借助问卷进行了非正式的随访,调查的结果显示: 学生对于整万数的了解、接触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知之甚多”。事实上,在他们的生活及视野范围内,整万数并不多见。尤其是,不止一个学生将340 000读作“三十万四万”。这一现象引发了我的思考:学生已有的读数经验似乎无法同化新知,当一个数出现万级后,那就不再沿袭原有的读数方法,而改之以“分级计数”的方法。这是一次方法系统的飞跃,也是学生读数方法的一次突破。而这,仅凭学生已有的经验,是无法通过方法迁移顺利实现的。

      如此想来,如何引导学生鲜明、深刻地建构起对“级”这一规定性知识的认识,是这节课的“节骨眼”,并将直接制约着学生对整万数的意义、读法及写法的掌握。而相应的教学思路也就据此展开。

      导入从拨数游戏开始。这一过程,是学生对计数器、计数单位、数位的一次回顾,是他们相关经验储备的唤醒和复苏。至于比较的过程,意在帮助学生感受位值原理,为后续整万数的学习奠定基石。而由3 000到30 000,是规律的自然延展,是新知的自然引入,更是认知冲突的引发。教学至此,可谓课伊始,疑已生。

      随后的教学过程,恰恰见证了这样一点: 学生的智慧潜力是值得尊重与信赖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当同桌两位同学通过合作,想出“将两个小计数器合并成一个大计数器”时,我以为,这里不仅仅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更是学生知识结构的一次拓展。对于“四位一级”的分级计数方法,简单的告诉固然可以,但无法帮助学生建立对这种分级计数方法的深刻理解与感悟,而“4+4”的拼合过程,恰恰以一种直观、形象的方式构造出了“级”的雏形,为学生随后进一步感悟并理解“分级计数”的数学模型奠定基础。

      当然,仅有“拼”的过程是远远不够的: 拼成的新计数器中,右起第五个计数单位“个”为什么要改成“万”?相应的“十”“百”“千”又该作怎样的调整?这当中又蕴含着怎样的数学规律?这一规律与分级计数又有着怎样的内在关联……课堂上,对每一个问题的追问与慎思,事实上都促发了学生更深层面的数学思考,而关于计数单位、数位、级、分级计数等一系列的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恰是在思考的过程中得以建构与生成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小学四年级教案小学四年级教案范文数学学习 - 数学教案 - 小学四年级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