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教学内容:第111—113页,第15、16、17、21、22题教学目标:1、复习有关观察物体的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2、用计算器计算一些数据比较大或是步骤比较多的计算,体会用计算器计算的好处。3、复习有关统计的知识,进一步掌握统计的有关知识。教学准备:计算器、尺等教学过程:一、复习观察物体:1、画小正方体:一个小正方体有6个面,从某一角度观察,最多能看见它的3个面,分别是正面、侧面、上面。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步画该小正方体。2、思考书上的第15题。(1)下面的图形分别是从左边物体的哪一面看到的?用线连一连。(2)添一个同样大的正方体,从正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不变,可以怎样放?(第一个问题比较简单,让学生独立回答。第二个问题可先让同桌互相先说一说,再指名有序地说一说。)二、用计算器计算及统计:1、计算下面各题:1620÷36×24 321-7824÷48(520+208)×58 6336÷(897-798)学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第三课时 观察物体、计算器、统计,标签:小学四年级教案范文,http://www.laixuea.com教学内容:第111—113页,第15、16、17、21、22题
教学目标:
1、复习有关观察物体的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用计算器计算一些数据比较大或是步骤比较多的计算,体会用计算器计算的好处。
3、复习有关统计的知识,进一步掌握统计的有关知识。
教学准备:计算器、尺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观察物体:
1、画小正方体:
一个小正方体有6个面,从某一角度观察,最多能看见它的3个面,分别是正面、侧面、上面。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步画该小正方体。
2、思考书上的第15题。(1)下面的图形分别是从左边物体的哪一面看到的?用线连一连。
(2)添一个同样大的正方体,从正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不变,可以怎样放?
(第一个问题比较简单,让学生独立回答。第二个问题可先让同桌互相先说一说,再指名有序地说一说。)
二、用计算器计算及统计:
1、计算下面各题:
1620÷36×24 321-7824÷48
(520+208)×58 6336÷(897-798)
学生统一计算,指名校对得数。
2、老师按年级报每个班级的人数,学生用计算器较熟练的算出每个年级的人数及全校的合计数。
一年级:37、38、42、42、43、43、43(288)
二年级:36、35、45、44、44、44、44(292)
三年级:53、50、51、53、52、52(311)
四年级:50、50、49、48、51、51(299)
五年级:51、51、52、51、52、52(309)
六年级:51、50、50、53、50、51(305)
全校合计数:1804人
问:看了这份统计表,你能发现些什么?
3、完成第21题
提醒学生注意:(1)别忘了上面的时间要写好
(2)分段统计数据的时候,可以分别用不同的记号标上各个数据,这样便于检查
(3)最后算出来的合计数要和题目提供的数据一致,否则就说明有遗漏或重复,要再统计
4、调查本班男同学的体重情况,然后填写表格。
(1)先可以问清楚今天在的男生一共有多少个,然后再开始调查。调查完了要检查数据是否正确。
看了这份统计表,你觉得我们班男生的平均体重大约是多少?为什么?
(2)根据统计表,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画统计图。
熟悉统计图的制作流程。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