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二月February日(S) 一(M) 二(T) 三(W) 四(T) 五(F) 六(S)18152229④以小组填写剩下的表格师:下面几个月的填写,就请同学们自行完成了。在填写之前,我们再一起来总结一下填写的注意点。生:后一个月的第一天一定要紧接着前一个月的最后一天。生:注意每个月份的天数是不一样的。大月是31天,小月是30天。剩下的月份中,大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它们每个月是31天。小月有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它们每个月是30天。生:在每个月的表格中,每一列的上下两个数总是相差7。生:星期六、星期日,还有一些重大节日用红笔填写。生:我想把我家人的生日贴上一个形,让它更醒目些,不容易忘记。生:为了防止发生一下连琐性错误,我建议每填好一个月,就在小组中核对一下,再开始填下一个月。生:我把家里的电子辞典带来了,上面有万年历,我可以随时对照,看看自己有没有写错。师:同学们想得真周到!下面就开始填写吧。(放音乐《日历歌》。老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同时出示如下表格,让学生进行核对。)200
小学四年级数学《制作2017年主题年历》教案,标签:小学四年级教案范文,http://www.laixuea.com二月February
日(S) 一(M) 二(T) 三(W) 四(T) 五(F) 六(S)
1
8
15
22
29
④以小组填写剩下的表格
师:下面几个月的填写,就请同学们自行完成了。在填写之前,我们再一起来总结一下填写的注意点。
生:后一个月的第一天一定要紧接着前一个月的最后一天。
生:注意每个月份的天数是不一样的。大月是31天,小月是30天。剩下的月份中,大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它们每个月是31天。小月有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它们每个月是30天。
生:在每个月的表格中,每一列的上下两个数总是相差7。
生:星期六、星期日,还有一些重大节日用红笔填写。
生:我想把我家人的生日贴上一个形,让它更醒目些,不容易忘记。
生:为了防止发生一下连琐性错误,我建议每填好一个月,就在小组中核对一下,再开始填下一个月。
生:我把家里的电子辞典带来了,上面有万年历,我可以随时对照,看看自己有没有写错。
师:同学们想得真周到!下面就开始填写吧。
(放音乐《日历歌》。老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同时出示如下表格,让学生进行核对。)
2004年每月最后一天的星期数
3月31日 4月30日 5月31日 6月30日 7月31日 8月31日 9月30日 10月31日 11月30日 12月31日
三 五 一 三 五 二 四 日 二 五
3、完成第三步──美化加工
师:你准备怎样进行美化加工呢?
生:可以配上画边,写上吉祥和祝福的话语。
生:我们把小组组员的生日都贴上了漂亮的贴纸,到时候要一起庆祝呢。
生:我还为几幅唐诗配上了图画,这样看上去是“诗中有画”了。
三、展示、交流与评比
1、展示(每个小组推荐1人)与交流
学生上台说说自己制作挂历的过程和想法,要说出自己独到之处。对于一个同学的想法,其它同学可以发表意见和建议,并问介绍人:“××建议,你能接受吗?”能,为什么?不能,又为什么?老师注意引导学生使用一些礼貌用语。如,“首先谢谢你的建议(意见),这条建议我会接受的……”、“谢谢你的建议(意见),但是,我是这样想的……”、“谢谢你对我的鼓励;你虽然提的意见很尖锐,但是我表示理解……”
2、说说本课的收获
师:说说通过这制作日历的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师:制好的年历,你准备做什么?(给自己用,送给朋友,送给老师)
师:通过制作,你有没有发出什么新的问题?你有没有什么任务没有完成吗?(让学生带着疑问或未完成的任务离开课堂,继续进行学习和探究)
教后反思:
1、“制作××××主题年历”数学活动,学生受益多多
本课教学设计,既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的年月日知识,又进行了知识的拓宽,并与手工劳动、美术、语文(诗词)等学科融合,让学生在综合化的学习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我也能制作年历!)。由此可见,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的受益是多方面的。
本活动适用已经学过“年月日”的中年级学生,而且每年学到这一知识的学生都可进行,年历主题还可“与时俱进” ,常做常新。
2、数学活动的主旨首先是“数学”的,千万不能偏离
在设计中,我注意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其中的“数学”的东西是不是太少了?因为它毕竟是数学课,而不是手工课或美术课。
为了手工和美术等的东西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首先,我把第一步“布局设计”放在课前。课前,我就让学生搜集材料,通过讨论交流,自主选择和确定年历的主题。然后,我又大胆放手让进行布局设计,并把要画的画、要填写的诗词等进行先期处理。其次,对于第三步“完善加工”,有些同学课堂上来不及完成,我鼓励他们在课后继续不折不扣地高质量完成,还通过评比,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收获,体验制作的成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