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地图|收藏本站|数学学习|学习方法|电脑学习|教学大全|生活常识|句子大全|管理资料下载|范文大全
  •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案

    时间:10-14 10:21:23来源:http://www.laixuea.com 小学四年级教案阅读:8590

    概要: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乘法交换律与乘法结合律。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探索概括出乘法交换率、结合律,并初步理解运用乘法交换率、结合律可以进行简算。教学过程:复习旧知,合理猜想复习加法运算定律。(启发学生表述,教师出示定律,并用字母公式表示)师:我们知道,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那么,对乘法来说,是不是也有类似的运算定律呢?这堂课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一、教学乘法交换律1、利用旧知,解决问题创设情境,引入例1,算一算一共有多少张邮票,让学生自行解答。2、通过比较,体验规律启发学生说出4×3和3×4两种算法结果相同,所以可以写成4×3=3×4(板书)。并引导学生表述等式含义(可让学生比照加法交换律进行表述)。3、再举实例,验证规律⑴师:其它两个数相乘,也有这样的规律吗?(出示课本中三组算式,让学生解答)⑵再让学生举出这样的例子,教师把上述各等式对齐板书出来。⑶师:如果告诉你44×15=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案,标签:小学四年级教案范文,http://www.laixuea.com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乘法交换律与乘法结合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概括出乘法交换率、结合律,并初步理解运用乘法交换率、结合律可以进行简算。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合理猜想

      复习加法运算定律。(启发学生表述,教师出示定律,并用字母公式表示)

      师:我们知道,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那么,对乘法来说,是不是也有类似的运算定律呢?这堂课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一、教学乘法交换律

      1、利用旧知,解决问题

      创设情境,引入例1,算一算一共有多少张邮票,让学生自行解答。

      2、通过比较,体验规律

      启发学生说出4×3和3×4两种算法结果相同,所以可以写成4×3=3×4(板书)。并引导学生表述等式含义(可让学生比照加法交换律进行表述)。

      3、再举实例,验证规律

      ⑴师:其它两个数相乘,也有这样的规律吗?(出示课本中三组算式,让学生解答)

      ⑵再让学生举出这样的例子,教师把上述各等式对齐板书出来。

      ⑶师:如果告诉你44×15=660,你能不通过计算直接说出15×44的积吗?为什么?(教师把15×44=44×15板书在以上各等式下面,并指出这种例子很多很多,在该等式下面用省略号表示)

      4、抽象概括,揭示规律

      ⑴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以上各等式,左右两边的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及不同点,能得出什么规律呢?(反馈评讲时,着重说明左、右两边的算式里都是乘法,乘积相同,两个因数也分别相同,只是因数出现的次序不同)

      ⑵学生表述讨论得出的规律,教师出示结语(可将课头出示的加法交换律稍加改动而成),揭示乘法交换律。并用字母表示,说明这里的字母可表示任何数。

      5、巩固练习,强化规律

      ⑴第88页“练一练”第1题中前两小题的填数练习。

      ⑵第88页第2题中前两小题(适当提示思考方法)。

      ⑶第85页第4题(说判断依据,其中第3小题说明乘法交换律的推广运用)。

      6、指出用途,鼓励探究

      ⑴引导学生回忆用交换因数的位置再乘一遍的方法验算乘法,就是应用了乘法交换律,完成第88页“练一练”第3题。

      ⑵思考:在算式5×37×2及25×9×4中,你会运用乘法交换律改变原来的运算顺序吗?这样计算有什么好处?(这里,主要要求学生知道5×37×2改成5×2×37,25×9×4改成25×4×9计算简便,为下节课学习简便计算作孕伏。若有学生说出5×37×2=37×5×2及25×9×4=9×25×4,别轻易否定,留在学过乘法结合律后再评讲解决。)

      二、教学乘法结合律

      1、实例感知,初探规律

      师:我们再来看例2的这幅图,除了能计算一共有多少枝钢笔,你还能想到什么?(共花了多少钱?)你能计算吗?

      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可能出现四种算法:

      ⑴(8×10)×2⑵8×(10×2)

      ⑶(8×2)×10⑷8×(2×10)

      教师可启发学生说出每种算法的道理及计算顺序,算出结果。为突出⑴、⑶的计算顺序,在第一步计算处添上小括号。

      引导学生比较⑴与⑵,⑶与⑷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着重说明不同在哪里,并试着用一段话进行表述。

      2、再举例子,理解规律

      ⑴指导学生自学第89--90页。

      ⑵小组讨论:每组的两个等式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看看它们有什么关系?从这些例子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

      ⑶组织汇报交流,教师归纳结论,并让学生按此规律举例(板书并在最后一例下用省略号表示)。

    [1] [2]  下一页


    Tag:小学四年级教案小学四年级教案范文数学学习 - 数学教案 - 小学四年级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