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地图|收藏本站|数学学习|学习方法|电脑学习|教学大全|生活常识|句子大全|管理资料下载|范文大全
  •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商不变的性质

    时间:10-14 10:21:23来源:http://www.laixuea.com 小学四年级教案阅读:8853

    概要:一、教学内容:商不变的性质二、教学目标:认知目标:理解和掌握商不变性质,会灵活运用商不变性质解题;智能目标: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比较分析、抽象概括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在合作中体现团队精神。继续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对数学的亲近感。重点:理解和掌握商不变性质,会应用性质解题.难点:正确理解“同时”、“同一个数”、“0除外”。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猴王分桃的故事引入)2.启发提问,导入新课。(1)同学们,为什么猴王和其它小猴子听完贪吃而又自作聪明的肥肥的话后,都笑了呢?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故事中的条件和问题,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要求学生根据条件,列出算式,并计算出小猴子平均每天能吃几个桃。8÷2=4(个)16÷4=4(个)32÷8=4(个)64÷16=4(个)通过计算,学生发现猴王四次分桃,看起来分得的桃是越来越多,其实平均每天能吃到的桃都是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商不变的性质,标签:小学四年级教案范文,http://www.laixuea.com

      一、教学内容:商不变的性质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理解和掌握商不变性质,会灵活运用商不变性质解题;

      智能目标: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比较分析、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在合作中体现团队精神。继续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对数学的亲近感。

      重点:

      理解和掌握商不变性质,会应用性质解题.

      难点:

      正确理解“同时”、“同一个数”、“0除外”。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猴王分桃的故事引入)

      2.启发提问,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为什么猴王和其它小猴子听完贪吃而又自作聪明的肥肥的话后,都笑了呢?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故事中的条件和问题,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

      要求学生根据条件,列出算式,并计算出小猴子平均每天能吃几个桃。

      8÷2=4(个)

      16÷4=4(个)

      32÷8=4(个)

      64÷16=4(个)

      通过计算,学生发现猴王四次分桃,看起来分得的桃是越来越多,其实平均每天能吃到的桃都是一样的。

      (2)猴王是运用什么知识来帮助教育这个既贪吃又自作聪明的小猴子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想)学了今天这节课的知识,你就知道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商不变的性质”。(板书课题:商不变的性质)

      (3)如果以第一个等式为标准,下面三个等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什么变了,什么不变?(被除数、除数变了,商不变)

      二、进行新课

      (一)揭示商不变的性质

      1.观察比较。

      学生发现这四组题的商都是4。然后,引导学生有次序地观察,并交流各自的发现。

      (1)如果以第一组为标准,用第2、3、4组和它比较,同桌两人讨论被除数、除数分别起了什么变化。然后在分组讨论基础上,请若干名学生汇报讨论情况。

      第(2)式与第(1)式比较:被除数8乘以2是16,除数2也乘以2得4,商不变。边讲边在黑板出示:

      (8×2)÷(2×2)= 4

      用同样方法讨论第(3)、(4)式与第(1)式的比较结果。出示:

      (8×4)÷(2×4)= 4

      (8×8)÷(2×8)= 4

      (2)通过刚才的比较,你发现什么规律?(生:我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相同的数,商不变。)说得好!要乘以相同的倍数,商才不变。(板书:相同的数)

      (3)根据上述的例子,学生自己举例,在括号里填数。

      (       )÷(       )= 4

      (4)判断:

      40÷8=(40×2)÷(8÷2)              (      )

      160÷80=(160÷4)÷(80×4)          (      )

      540÷90=(540×100)÷(90×10)       (      )

      (5)刚才我们讨论的都是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相同的数,那么除以相同的数商变不变呢?

      (6)请同学们以第4组为标准,拿第3、2、1组分别同第4组比较,看被除数和除数各有什么变化?商有什么变化?

      (64÷2)÷(16÷2)= 4

      (64÷4)÷(16÷4)= 4

      (64÷8)÷(16÷8)= 4

    [1] [2]  下一页


    Tag:小学四年级教案小学四年级教案范文数学学习 - 数学教案 - 小学四年级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