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地图|收藏本站|数学学习|学习方法|电脑学习|教学大全|生活常识|句子大全|管理资料下载|范文大全
  •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指南录》后序》教案

    时间:11-24 13:59:28来源:http://www.laixuea.com 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阅读:8950

    概要:本段大意:叙述被元营拘留的原因。3.第3段。①得间奔真州——天祥与其客杜浒等12人趁夜逃到真州。真州安抚使苗再城曾出迎,并共同商定以两淮兵为主力进攻元军的计划,所以下文说“中兴机会,庶几在此”。这计划后来未能实现。②维扬帅下逐客之令——指李庭芝下令通缉文天祥一事。按:苗再成曾派20名士兵护送文天祥,抵扬州城时,夜方四鼓,听守门人说:“制置司(指李庭芝)下令捕文丞相甚急。”天祥不得不变姓名逃亡。www.laixuea.com 本段大意:叙述从京口脱险,辗转逃亡,达于永嘉的经历。4.第4段。①出无可奈何——“出”后省“于”,由于的意思。②死生,昼夜事也——“死生”是偏义复词,偏“死”,“生”字无义。③层见(xi4n)错出——不断出现的意思。错出,交错出现。本段大意:抒发以死报国的心志。5.第5段大意:说明诗集中卷次的划分情况和结集的目的。6.第6段大意:说明作序的时间和诗集的题名。补充注释:宋恭宗(年号德佑)在位仅一年。德佑二年三月,伯颜入临安,掳帝北去。同年五月,宋端宗即位于福州,改年号为景炎。(四)结构层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指南录》后序》教案,标签:高中语文必修三,http://www.laixuea.com
      本段大意:叙述被元营拘留的原因。
      3.第3段。
      ①得间奔真州——天祥与其客杜浒等12人趁夜逃到真州。真州安抚使苗再城曾出迎,并共同商定以两淮兵为主力进攻元军的计划,所以下文说“中兴机会,庶几在此”。这计划后来未能实现。
      ②维扬帅下逐客之令——指李庭芝下令通缉文天祥一事。按:苗再成曾派20名士兵护送文天祥,抵扬州城时,夜方四鼓,听守门人说:“制置司(指李庭芝)下令捕文丞相甚急。”天祥不得不变姓名逃亡。www.laixuea.com
      本段大意:叙述从京口脱险,辗转逃亡,达于永嘉的经历。
      4.第4段。
      ①出无可奈何——“出”后省“于”,由于的意思。
      ②死生,昼夜事也——“死生”是偏义复词,偏“死”,“生”字无义。
      ③层见(xi4n)错出——不断出现的意思。错出,交错出现。
      本段大意:抒发以死报国的心志。
      5.第5段大意:说明诗集中卷次的划分情况和结集的目的。
      6.第6段大意:说明作序的时间和诗集的题名。
      补充注释:宋恭宗(年号德佑)在位仅一年。德佑二年三月,伯颜入临安,掳帝北去。同年五月,宋端宗即位于福州,改年号为景炎。
      (四)结构层次和写作特点分析。
      1.用提问导入。
      ①学习这篇文章须用倒读法,请大家先看最后两段,说说它们属于哪一种表达方式?(说明。)
      ②说明了哪些问题?(见段意)
      ③试将所说明的问题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书的一般常识(卷数、书名、作序时间);一类是有特殊内容的(结集目的)。
      ④在这两段话中,哪一句话是关涉全篇的?(“使来者读之,悲余志焉”。)
      2.进行讨论(四人一组)。
      ①第5、6两段作为诗集的说明在书序体裁中是最不可少的,为什么被置于最后?
      ②前四段跟这两段有怎样的联系?
      小结:①前四段从总体上看,是用来说明诗的产生背景;分别来看,第1段说缘起,第2、3段说事实背景,第4段说作诗时的心态。知道这样的背景,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诗的内容。③从第2、3段可以看出,诗集中卷次划分的标准正是这段所记叙的作者的行程;第4段是作者心志的集中描述,是为下文“悲余志”一语作铺垫的。③先说背景后说有关诗集的问题,便无须再作任何解释,言简而意赅,有水到渠成之效。
      3.板书示例(在全班讨论中随手写出)。
      4.据板书即可归纳出记叙、抒情和说明相结合的写法(说明:由于第4段中也含有议论成分,把议论加进去也可)。
      (五)复述文天祥的遭遇。
      1.复述的准备。
      分两步:先逐段讨论复述中应注意的问题,然后全班齐读一遍。
      第1段应注意的是:①时间(只有两天,即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和“翌日”)。②出使元营原因(兵临城下、“北邀当国者相见”)。③作者的意图(“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④作者任职及官衔。
      第2段应注意的是:①主要是被拘留和被挟北行二事。②先说初至北营的情况,后说情况的变化;说情况的变化,又是先说变化的原因,后说变化的过程。③说被拘留一事,重在“求死”一语;说被挟北行一事,重在“隐忍以行”一语。
      第3段应注意的是:①重点是在真州和维扬两地的遭遇,一起一落要说得清楚。②出北海以后只说南返的路线。
      2.学生分段复述。(略)
      提示:复述中可适当地利用注释中提供的史料。
      (六)诵读第4段。
      1.诵读的准备。
      先划出大的层次。可分两层:前一层(开头至“而死固付之度外矣”)抒发在所历险境中的情怀;后一层(“呜呼!死生,昼夜事也”至段末)抒发作序时“痛定思痛”的情怀。
      前一层是诵读中的难点。用“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统领出以下18个排比句,关键是要记住这18个排比句的顺序。以下是按行程排列的简表,有助于记忆(学生边读边归纳)。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Tag: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高中语文必修三语文学习 - 高中语文 - 必修教案 - 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