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地图|收藏本站|数学学习|学习方法|电脑学习|教学大全|生活常识|句子大全|管理资料下载|范文大全
  •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指南录》后序》教案

    时间:11-24 13:59:28来源:http://www.laixuea.com 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阅读:8950

    概要:2.语言生动而准确,特别是动词的使用。如文中表现行踪的动词,表示离开某地用“去(京口)”表示前往某地用“如(杨州)”“趋(高邮)”;表示到达某地用“至(海陵)”,“来(三山)”;表示经由某处用“过(瓜州扬子桥)”,“道(海安、如皋)”,“历(吴门毗陵)”。此外,动词“奔”“变”“诡”“行”“宿”“出”“没”“穷饿”“呼号”“避”“渡”“入”“展转”都准确地表明了活动地点,也表达了作者心情急切、紧张和经历的坎坷。【解题指导】(思考和练习)一、全文的中心思想是:作者通过自身的艰险经历表达了以身许国的决心和奔走报国的意志,抒发了自己在九死一生的情况下的爱国情怀。文天祥的英雄壮举与历史上一切爱国志士一样,他们的报国行为是非常感人的。他们在强敌面前威武不屈,表现了高度的民族气节,实在可歌可泣。文天祥北行之举对敌方的实力估计是不足的,他企图以言辞说服敌人退兵是极不切实际的幻想。他的爱国思想的实质是对于南宋朝廷的忠心,具有历史的局限性。二、1、2见前面【内容主旨】一节。3、第4段是抒发感慨,表达心志,是前面1~3段的深化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指南录》后序》教案,标签:高中语文必修三,http://www.laixuea.com
      2.语言生动而准确,特别是动词的使用。如文中表现行踪的动词,表示离开某地用“去(京口)”表示前往某地用“如(杨州)”“趋(高邮)”;表示到达某地用“至(海陵)”,“来(三山)”;表示经由某处用“过(瓜州扬子桥)”,“道(海安、如皋)”,“历(吴门毗陵)”。此外,动词“奔”“变”“诡”“行”“宿”“出”“没”“穷饿”“呼号”“避”“渡”“入”“展转”都准确地表明了活动地点,也表达了作者心情急切、紧张和经历的坎坷。
      【解题指导】(思考和练习)
      一、全文的中心思想是:作者通过自身的艰险经历表达了以身许国的决心和奔走报国的意志,抒发了自己在九死一生的情况下的爱国情怀。
      文天祥的英雄壮举与历史上一切爱国志士一样,他们的报国行为是非常感人的。他们在强敌面前威武不屈,表现了高度的民族气节,实在可歌可泣。
      文天祥北行之举对敌方的实力估计是不足的,他企图以言辞说服敌人退兵是极不切实际的幻想。他的爱国思想的实质是对于南宋朝廷的忠心,具有历史的局限性。
      二、1、2见前面【内容主旨】一节。
      3、第4段是抒发感慨,表达心志,是前面1~3段的深化,是5~6段的提引。
      三、见【写作特点】一节
      四、1.数
      ①数(音Bshǔ义D列举罪状)吕师孟叔侄为逆
      ②此数(音Ashù义F几<不确定数>)者用兵三患也
      ③范增数(音Cshuò义C屡次)目项王
      ④蒙冲冲舰乃以千数(音Bshǔ义B计算)
      ⑤今夫弈之为数(音Ashù义E技术),小数也
      2.分
      ①予分(音Bfèn义D名分)当引决
      ②五谷不分(音Afēn义A区分)
      ③舟首尾长约八分(音Afēn义C长度单位)有奇
      ④衣食所安,……必以分(音Afēn义B分给)人
      ⑤自分(音Bfèn义E料想)已死久矣
      3.间
      ①至京口,得间(音Bjiàn义A空隙)奔真州
      ②间(音Bjiàn义间或与D接近)以诗记所遭
      ③道芷阳间(音Bjiàn义B走小路)行
      ④中间(音Ajiān义C介入,夹杂)力拉崩倒之声
      ⑤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音Ajiān义G一会儿)
      ⑥又间(音Bjiàn义E秘密地)令吴广至次所旁丛林中
      ⑦于乱石间(音Ajiān义F中间)择其一二扣之
      【资料窗】
      关于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自号文山。宋理宗时曾被选拔为进士第一名,任官不到两月即与权贵作尖锐的斗争,屡遭弹劾仍坚持正义。
      德佑(宋恭帝年号)元年(1275)正月,国事危急,朝廷召诸路“勤王”,文天祥积极响应,以全部家产充军费,组织武装力量。次年元军大举南下,驻军于皋亭山,这时文天祥被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议和,他不辱国体,慷慨陈辞,触怒元方丞相伯颜,被扣,解送北方;至镇江逃脱,历尽艰险,才得南归。端宗赵昰派遣他与南下元军作战,景元三年(1278年)兵败被俘,被押到大都(今北京)后,元世祖忽必烈以宰相作为诱降条件,遭到文天祥的严辞拒绝。右丞相,汉*邓光荐劝其降元,亦遭唾骂。文天祥历尽折磨而志不屈,于至元十九年(1283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就义,年仅47岁。www.laixuea.com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序言的写法。
      (二)认知和识记某些实词的形、音、义和理解“莫”“者”“所”等几个虚词以及“……为……所……”格式在文中的用法。
      (三)理解本文在叙述兼用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作用,和长短句、排比句、对偶句的交错使用的表达效果。
      (四)理解文天祥以死报国的爱国精神。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文天祥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出使北营的?
      分析:是在“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当时元兵已迫近国都门外,出战、坚守、迁都全都来不及实施)的严重形势下出使北营的。
      (二)文天祥当时的心情和意图怎样?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Tag: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高中语文必修三语文学习 - 高中语文 - 必修教案 - 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