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地图|收藏本站|数学学习|学习方法|电脑学习|教学大全|生活常识|句子大全|管理资料下载|范文大全
  • 必修一全真综合卷·第二单元

    时间:11-24 13:18:12来源:http://www.laixuea.com 语文试卷阅读:8577

    概要:郡守苏轼时从宾客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垢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忻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婉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屦,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饱汝。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www.laixuea.com 元丰元年十一月初八日记。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升高而望,

    必修一全真综合卷·第二单元,标签:免费语文试卷,http://www.laixuea.com
      郡守苏轼时从宾客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垢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忻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婉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屦,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饱汝。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www.laixuea.com
      元丰元年十一月初八日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升高而望,得异境焉升:登上
      B.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和:和睦
      C.隐德之士,狎而玩之狎:亲近
      D.鹤归来兮,东山之阴阴:北边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B.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C.宜若有益而无损者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D.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
      B.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
      C.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D.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4.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记叙了建亭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描写了放鹤亭四季景色。
      B.第二自然段通过对山人放鹤、收鹤的叙述,说明了放鹤亭得名的原因。
      C.第三自然段通过与山人的对话,明确表达了作者对“隐居之乐”的理解。
      D.作者最后引用山人所作放鹤、招鹤之歌作结,意境悠远,余韵绵长。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2)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3)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6—10题。(04年全国卷一)
      孟尝字伯周,会稽上虞人也。少修操行,仕郡为户曹史。上虞有寡妇至孝,养姑。姑年老寿终,夫娣先怀嫌忌,乃诬厌苦供养,加鸩其母,列讼县庭。郡不加寻察,遂结竟其罪。尝先知枉状,备言之于太守,大守不为理。尝哀泣外门,因谢病去,妇竟冤死。自是郡中连旱二年,祷请无所获。后大守殷丹到官,访问其故,尝诣府具陈寡妇冤诬之事。因曰:“昔东海孝妇,感天致旱,于公一言,甘泽时降。宜戮讼者,以谢冤魂,庶幽枉获申,时雨可期。”丹从之,即刑讼女而祭妇墓,天应澍雨①,谷稼以登。尝后策孝廉,举茂才,拜徐令。州郡表其能,迁合浦大守。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人采求,不知纪极,珠遂渐徙于交阯郡界。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贫者饿死于道。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货流通,称为神明。以病自上,被征当还,吏民攀车请之。尝既不得进,乃载乡民船夜遁去。隐处穷泽,身自耕佣。邻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桓帝时,尚书同郡扬乔上书荐曰:“尝安仁弘义,耽乐道德,清行出俗,能干绝群。前更守宰,移风改政,去珠复还,饥民蒙活。且南海多珍,财产易积,掌握之内,价盈兼金,而尝单身谢病,躬耕垄次,匿景藏采,不扬华藻。臣不敢苟私乡曲,窃感禽息②,亡身进贤。”尝竟不见用,年七十,卒于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语文试卷免费语文试卷语文学习 - 高中语文 - 语文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