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地图|收藏本站|数学学习|学习方法|电脑学习|教学大全|生活常识|句子大全|管理资料下载|范文大全
  • 必修一全真综合卷·第二单元

    时间:11-24 13:18:12来源:http://www.laixuea.com 语文试卷阅读:8577

    概要:A这篇文赋,是《前赤壁赋》的姊妹篇。两赋抒情写意,大体相同,而此篇表现作者幻想超尘出世以求解脱的情思比前篇更为具体而深沉,末尾鹤化道士的幻觉幻境,更多具一层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B.全文以游踪为线索,以时空的变化,逐步推出新境,显现出作者文思奔涌,奇想联翩,幽情妙趣,随文毕现的艺术特色。C.苏轼秋天刚写完《赤壁赋》,由于情犹未尽,又在冬天写了这篇《后赤壁赋》。D.《后赤壁赋》写的是月夜之游,但描绘的不再是江上明月,而是山间草木,景色也由清幽转为峭拔。5.写出《前赤壁赋》中在意趣上与下面相对的句子。(3分)(1)行歌互答:(2)山高月小:(3)听其所止而休焉: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1)顾而乐之,行歌相答(2)山高月小,水落石出(3)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阅读苏轼的《喜雨亭记》,完成7-12题。喜雨亭记苏轼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①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

    必修一全真综合卷·第二单元,标签:免费语文试卷,http://www.laixuea.com
      A这篇文赋,是《前赤壁赋》的姊妹篇。两赋抒情写意,大体相同,而此篇表现作者幻想超尘出世以求解脱的情思比前篇更为具体而深沉,末尾鹤化道士的幻觉幻境,更多具一层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
      B.全文以游踪为线索,以时空的变化,逐步推出新境,显现出作者文思奔涌,奇想联翩,幽情妙趣,随文毕现的艺术特色。
      C.苏轼秋天刚写完《赤壁赋》,由于情犹未尽,又在冬天写了这篇《后赤壁赋》。
      D.《后赤壁赋》写的是月夜之游,但描绘的不再是江上明月,而是山间草木,景色也由清幽转为峭拔。
      5.写出《前赤壁赋》中在意趣上与下面相对的句子。(3分)
      (1)行歌互答:(2)山高月小:(3)听其所止而休焉:
      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1)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2)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3)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阅读苏轼的《喜雨亭记》,完成7-12题。
      喜雨亭记
      苏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①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②,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③。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亭者,皆雨之赐也④。其又可忘邪?”www.laixuea.com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歌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繄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⑤
      (《四部丛刊》本《经进东坡文集事略》)
      7.“其示不忘一也”,应如何断句?其意思是什么?(2分)
      8.画线句②中“雨”是什么意义和用法?“阳”的意思是什么?(2分)
      9.画线句③是什么句式?应如何理解?
      10.文中“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这些举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2分)
      11.画线句⑤表达了什么意思?(2分)
      12.翻译画线的句子④。(2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6题。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彰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13.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的人的名字是()(2分)
      A.王君盛B.王君
      C.王盛D.王教授
      1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虽一能不以废一能:一技之长
      有地隐然而高隐然:高起的样子。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语文试卷免费语文试卷语文学习 - 高中语文 - 语文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