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地图|收藏本站|数学学习|学习方法|电脑学习|教学大全|生活常识|句子大全|管理资料下载|范文大全
  • 必修一全真综合卷·第二单元

    时间:11-24 13:18:12来源:http://www.laixuea.com 语文试卷阅读:8577

    概要:例句:舞幽壑之潜蛟A.侣鱼虾而友麋鹿B.得其尤绝者家焉C.泣孤舟之嫠妇D.本图宦达,不矜名节9.下列对节选段落用韵、句法、层次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文为辞赋,特别注重声韵美,第一个段落中有两组韵脚,第一组是“光”“方”,第二组是“慕”“诉”“缕”“妇”。B.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的特质与情韵,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使文章既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念。C.第一段由“乐”而“歌”,歌词暗写“苏子”胸襟,为下文“苏子曰”一段作烘托。D.第二段中“苏子”“问”乃承上启下语,而“客人”的“答”道出了苏轼感慨英雄穷途末路且无意仕途的沉沦。10.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客人”的洞箫声凄苦忧愁,是因为受“孤舟之嫠妇”之“泣”而感染。B.作者对箫声的描写十分形象、真切,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情写得具体可感,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C.作者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D.“客人”之所以“悲”,是因触景伤怀,有感于“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必修一全真综合卷·第二单元,标签:免费语文试卷,http://www.laixuea.com
      例句:舞幽壑之潜蛟
      A.侣鱼虾而友麋鹿B.得其尤绝者家焉
      C.泣孤舟之嫠妇D.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9.下列对节选段落用韵、句法、层次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为辞赋,特别注重声韵美,第一个段落中有两组韵脚,第一组是“光”“方”,第二组是“慕”“诉”“缕”“妇”。
      B.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的特质与情韵,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使文章既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念。
      C.第一段由“乐”而“歌”,歌词暗写“苏子”胸襟,为下文“苏子曰”一段作烘托。
      D.第二段中“苏子”“问”乃承上启下语,而“客人”的“答”道出了苏轼感慨英雄穷途末路且无意仕途的沉沦。
      10.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客人”的洞箫声凄苦忧愁,是因为受“孤舟之嫠妇”之“泣”而感染。
      B.作者对箫声的描写十分形象、真切,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情写得具体可感,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
      C.作者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D.“客人”之所以“悲”,是因触景伤怀,有感于“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1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客人”之悲由三方面的感触产生:一是当年何等英雄,而今安在?二是江水无穷而人生须臾。三是要摆脱现实处境的不可能。
      B.文中“苏子”的话针对“客人”的感触而发。他从宇宙的变化说到人生的哲理,认为人世间的荣辱、得失、忧乐不足为念。最后他为“客人”指出出路:到大自然中去寻求精神上的寄托。
      C.有写悲,有写悟。情感波折,层层深入。文笔跌宕变化,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
      D.作者主要用骈体文句式作赋,中间有骈词、俪句,也用了韵,但也有散句成分。语言晓畅明朗,其间有歌词,有对话,抒情、说理自由洒脱,表现力很强。
      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1)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2)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3)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www.laixuea.com
      13.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不同)
      B.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原因)
      C.及其所之既倦(的)
      D.其致一也(思想情趣)
      14.对下列句子的出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不知老之将至(《论语》)
      B.死生亦大矣(《论语》)
      C.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庄子》)
      D.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
      15.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这一部分文字,王羲之着眼“死生”二字行文。
      B.本段段首,承上文“乐”字而来,谈“欣”,谈“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然后急转,谈得意总有尽头,人生总有尽头,从而逼出本文正题“死生”二字。
      C.转入“死生”这一正题后,作者否定了在当时的士大夫中很有市场的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观点,很有积极意义。
      D.文章结尾处,作者以旷达的话作结,有无穷逸趣。
      1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语文试卷免费语文试卷语文学习 - 高中语文 - 语文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