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生:还有血;眼中泪已成血。师:对,这让我们想到“杜鹃啼血”,想到被允婚后又得知离别,那一夜莺莺滴不完的泪,流不完的伤感……大家一起看看[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有个薛灵芸入宫钵承红泪的传说;末尾那一句:眼中流血,心内成灰。把崔莺莺的哀痛写到了极致。一起读一读好吗?生(齐读[耍孩儿])师:这样的哀恸,怎不叫霜林沉醉?一切的景,都为此而染上了莺莺的情,莺莺的伤情,可叫天地为之动容,山林为之变色!所以历来人们评论这[端正好],多半会称它为元曲中“情景交融的绝唱”,又有人称王实甫为“词曲中思王太白”,把他与曹植、李白并列,可见这支曲的典雅华美,又有诗的功力和意境。但是,如果只是典雅华美,只是有诗词意境,那么元曲就不是元曲了。要能够演出来唱给大家听,还要有它通俗易懂的一面,熔炼古典诗词使之有典雅的美,还要融有民间口语,使之有通俗的美。[滚绣球]一曲,就很能表现这点。生(读[滚绣球])师:有一句读得不准。“柳丝/长玉/骢难系”要读成“柳丝长/玉骢难系。这一段还是在路上。这一曲出现最多的是哪个字?生:是“恨”:恨归
高中语文:《长亭送别》课堂实录,标签:课堂实录范文,http://www.laixuea.com生:还有血;眼中泪已成血。
师:对,这让我们想到“杜鹃啼血”,想到被允婚后又得知离别,那一夜莺莺滴不完的泪,流不完的伤感……大家一起看看[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有个薛灵芸入宫钵承红泪的传说;末尾那一句:眼中流血,心内成灰。把崔莺莺的哀痛写到了极致。一起读一读好吗?
生(齐读[耍孩儿])
师:这样的哀恸,怎不叫霜林沉醉?一切的景,都为此而染上了莺莺的情,莺莺的伤情,可叫天地为之动容,山林为之变色!所以历来人们评论这[端正好],多半会称它为元曲中“情景交融的绝唱”,又有人称王实甫为“词曲中思王太白”,把他与曹植、李白并列,可见这支曲的典雅华美,又有诗的功力和意境。
但是,如果只是典雅华美,只是有诗词意境,那么元曲就不是元曲了。要能够演出来唱给大家听,还要有它通俗易懂的一面,熔炼古典诗词使之有典雅的美,还要融有民间口语,使之有通俗的美。[滚绣球]一曲,就很能表现这点。
生(读[滚绣球])
师:有一句读得不准。“柳丝/长玉/骢难系”要读成“柳丝长/玉骢难系。这一段还是在路上。这一曲出现最多的是哪个字?
生:是“恨”:恨归去得疾;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此恨谁知?
师:找得很准,这个“恨”,相当于这一曲的中心词。(在“泪”下板书:恨)这路上之景也有一句似乎是全写景的,在这一对句中描摹了哪些意象呢?
生(N):有柳丝、玉骢、疏林、斜晖。
师:(在“云、地、风、雁、林”下板书:柳丝、玉骢、疏林、斜晖)写柳丝,我们知道得很清楚,古人有什么样的习俗?
生(N):有折柳相赠的习俗。“柳”有“留”的意思。
师:你说得非常好。柳丝在她眼里,已经不是柳丝,而是能够挽住张生马蹄的缰绳,她还有对疏林的恨——www.laixuea.com
生(齐):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师:“倩”字原来是读“qìng”的,有“请,使,央求”之意,书上没有注,可以不读古音,就读qiàn无妨。疏林有感情吗?央求它们,能挂住斜晖吗?
生(齐):不能。莺莺把自己的感情放到景物中去了。
师:对。这是移情入景,把景看作了有情之物。景若无情,又何必去央求;景若有情,又如何不解人意,替我挂住斜晖!挂住斜晖,就是挂住了——
生(齐):时光。她想让疏林替她挽住时光。
师:时光留不住,可莺莺竟想把它留住,她的心愿,孤苦无告,不知诉于谁,无助之际,只好去“倩”疏林来挽住它,明知不能,却痴想时间就此停住,让她和张生千秋万载,永在长亭,——
生(齐):永不分离。
师:你们看,一个非常口语化的“倩”,把莺莺的痴傻真情,写得多么生动细腻,富于感染力。(在“染”下板书:倩)景物的描写就不单纯是景物了,在其间我们看到了莺莺的形象,感到了莺莺的离恨。以前我们学过一篇《咬文嚼字》,说“语言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是“能够激起想象和联想的形式”,我们在鉴赏曲词的时候,就要能够透过曲词表面的语言现象,来领会深层的意味,并展开联想和想象。
课文中这样情景交融的还有很多,我们来看看分别目送时的[一煞][收尾]两支曲,同学们自己来感受一下好吗?看选择了哪些意象,描摹了怎样的景象,中间能不能感受到主人公的形象和情感?
生(O):[一煞]中,描写了青山、疏林、淡烟暮霭、禾黍秋风等意象。
师:说得很好。哪些词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
生(P):隔。听。“青山”只是景,而“隔”写到了人,“听”是莺莺在听,好像感觉莺莺送行时挺恋恋不舍的。
师:是的。隔,隔断的是莺莺的目光,还有“遮蔽”。这曲子之前,我们甚至可以给它来加一句“白”,好像莺莺一边极目远眺,一边对身旁的红娘说:“红娘,你看他在哪里?”于是看青山,疏林,可是它们隔断了她的目光;再远就迷蒙蒙的只见淡烟暮霭,遮蔽了,看不到人影了。写到“禾黍秋风”,我们看到了是行人已远,那莺莺兀自伫立静听,好像要从遥遥的马声中辨出他的行踪。[收尾]中也有写景,镜头拉得就更远了,而笼罩这景的,全是莺莺的离情,“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仔细咀嚼,原来曲词中可以有这么多的滋味。语言的形式美,给人感到的情态意境美,人物的感情真切美好,形美与意美结合,那就达到了——
生:神美。
师:对。神美是最高境界。(板书:形、意、神)所以《红楼梦》中评价《西厢记》说“曲词警人,余香满口”,今天我们只是先做个鉴赏的例子而已,其实不止是情景交融,形式与内容上还有许多别的趣味,希望同学们课后能够好好地品味品味,这样你会发现:语言实在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尤其是戏剧语言。
这堂课就到这里,下课!
Tag:课堂实录,课堂实录范文,语文学习 - 高中语文 - 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