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地图|收藏本站|数学学习|学习方法|电脑学习|教学大全|生活常识|句子大全|管理资料下载|范文大全
  • 高中语文:《好古敏求》课堂实录

    时间:11-24 12:45:10来源:http://www.laixuea.com 课堂实录阅读:8973

    概要:教学目标:1、诵读文本,整理有关文言知识。2、了解孔孟对古代传统文化的态度重难点:1、理解并翻译本板块中的著名章节2、理解好古与信古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01、1·15子贡曰:“贫而无谄(音chǎn,巴结、奉承),富而无骄,何如(怎么样)?”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一本作“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二句见《诗经·卫风·淇澳》。有两种解释:一说切磋琢磨分别指对骨、象牙、玉、石四种不同材料的加工,否则不能成器;一说加工象牙和骨,切了还要磋,加工玉石,琢了还要磨,有精益求精之意。)’,其(表揣测)斯(此,这)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诸,同之;往,过去的事情;来,未来的事情)。”【译文】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

    高中语文:《好古敏求》课堂实录,标签:课堂实录范文,http://www.laixuea.com

      
      教学目标:
      1、诵读文本,整理有关文言知识。
      2、了解孔孟对古代传统文化的态度
      重难点:
      1、理解并翻译本板块中的著名章节
      2、理解好古与信古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01、1·15子贡曰:“贫而无谄(音chǎn,巴结、奉承),富而无骄,何如(怎么样)?”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一本作“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二句见《诗经·卫风·淇澳》。有两种解释:一说切磋琢磨分别指对骨、象牙、玉、石四种不同材料的加工,否则不能成器;一说加工象牙和骨,切了还要磋,加工玉石,琢了还要磨,有精益求精之意。)’,其(表揣测)斯(此,这)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诸,同之;往,过去的事情;来,未来的事情)。”
      【译文】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评析】孔子希望他的弟子以及所有的人们,都能够达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这样的理想境界,因而在平时对弟子的教育中,就把这样的思想讲授给学生。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社会上无论贫或富都能做到各安其位,便可以保持社会的安定了。孔子对子贡比较满意,在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子贡能独立思考、举一反三,因而得到孔子的赞扬。这是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02、2·23子张问:“十世(1)可知也?”子曰:殷因(2)于夏礼,所损益(3)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注释】
      (1)世:古时称30年为一世。也有的把“世”解释为朝代。
      (2)因:因袭:沿用、继承。
      (3)损益:减少和增加,即优化、变动之义。
      【译文】子张问孔子:“今后十世(的礼仪制度)可以预先知道吗?”孔子回答说:“商朝继承了夏朝的礼仪制度,所减少和所增加的内容是可以知道的;周朝又继承商朝的礼仪制度,所废除的和所增加的内容也是可以知道的。将来有继承周朝的,就是一百世以后的情况,也是可以预先知道的。”
      【评析】本章中孔子提出一个重要概念:损益。它的含义是增减、兴革。即对前代典章制度、礼仪规范等有继承、没袭,也有改革、变通。这表明,孔子本人并不是顽固保守派,并不一定要回到周公时代,他也不反对所有的改革。当然,他的损益程度是受限制的,是以不改变周礼的基本性质为前提的。
      03、7·1子曰:“述而不作(1),信而好古,窃(2)比于我老彭(3)。”
      【注释】
      (1)述而不作:述,传述。作,创造。
      (2)窃:私,私自,私下。
      (3)老彭:人名,但究竟指谁,学术界说法不一。有的说是殷商时代一位“好述古事”的“贤大夫”;有的说是老子和彭祖两个人,有的说是殷商时代的彭祖。www.laixuea.com
      【评析】在这一章里,孔子提出了“述而不作”的原则,这反映了孔子思想上保守的一面。完全遵从“述而不作”的原则,那么对古代的东西只能陈陈相因,就不再会有思想的创新和发展。这种思想在汉代以后开始形成古文经学派,“述而不作”的治学方式,对于中国人的思想有一定程度的局限作用。
      04、7·20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译文】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
      【评析】在孔子的观念当中,“上智”就是“生而知之者”,但他却否认自己是生而知之者。他之所以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在于他爱好古代的典章制度和文献图书,而且勤奋刻苦,思维敏捷。这是他总结自己学习与修养的主要特点。他这么说,是为了鼓励他的学生发愤努力,成为各方面的有用人才。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课堂实录课堂实录范文语文学习 - 高中语文 - 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