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使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等活动,知道什么是体积,了解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等常用的体积单位。初步估算物体的体积。2、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和概括能力及空间观念。3、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经历探究、类推、验证等学习活动过程,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教学重点:理解体积的含义,帮助学生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表象。教学难点: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的物体的体积。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师:同学们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谁能简单的给大家说说这个故事的经过?(指名学生讲故事)师:为什么往瓶内放入一些石子以后,水面会上升呢?(生:石子占了一部分的空间,所以水面上升了。)师:是这样吗?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二、探究新知1、实验探究师:老师这儿有三个一样的杯子,里面装了同样多的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把手中的这个小玩具放在2号杯子里。(操作)师:你有什么发现?这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水面上升了,因为小玩具占了一部分空间。)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我把手中的这个墨水瓶放进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体积和体积单位,标签:小学五年级教案范文,http://www.laixuea.com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等活动,知道什么是体积,了解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等常用的体积单位。初步估算物体的体积。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和概括能力及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经历探究、类推、验证等学习活动过程,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理解体积的含义,帮助学生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表象。
教学难点:
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估算常见的物体的体积。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谁能简单的给大家说说这个故事的经过?
(指名学生讲故事)
师:为什么往瓶内放入一些石子以后,水面会上升呢?
(生:石子占了一部分的空间,所以水面上升了。)
师:是这样吗?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
二、探究新知
1、实验探究
师:老师这儿有三个一样的杯子,里面装了同样多的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把手中的这个小玩具放在2号杯子里。(操作)
师:你有什么发现?这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水面上升了,因为小玩具占了一部分空间。)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我把手中的这个墨水瓶放进3号杯子里,和2号杯子相比,又会有什么变化呢?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仔细观察。(演示操作)
师:你有什么发现?这又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和2号杯子相比,3号杯中的水面升的更高,这说明墨水瓶比小玩具占的空间更大。)
师:从上面的实验可以看出,任何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占有的空间还有大有小,我们就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体积)
2、比较物体体积的大小
师:小玩具占的空间小,我们就说小玩具的体积小。墨水瓶占的空间大,我们就说墨水瓶的体积大。
问:你能像这样举例说出两个体积大小不同的物体吗?(指名生举例)
师:刚才大家举的例子都很好,下面请看屏幕上的这两组物体,谁的体积大呢?
(屏幕出示P26 T1图 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3、体积单位
师:刚才通过数圆木和小木块的个数,我们比较出了两组物体体积的大小。老师这儿还有两个物体:其中一个由2个正方体组成,另一个是由27个正方体组成的。同学们猜猜谁的体积大?说说你的理由。(指名说、课件验证猜想)
问:为什么由2个正方体组成的长方体却比由27个正方体组成的物体还要大呢?
师:看来要想准确地表示出物体的大小,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就产生了体积单位。(板书:体积单位)
问:你在生活中听说过哪些体积单位吗?(有选择的板书常用的三个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4、认识体积单位
师:我们首先来认识立方厘米,现在我手里拿的这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立方厘米。有时为了书写简便,立方厘米也可以写成cm3。
师:请同学们从你的学具中找出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你有什么感觉?
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立方厘米的大小。
问:同学们我们的身边有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厘米?
师:请同学们估一估我手中这个优盘的体积大约是多少?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立方厘米,下面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1立方分米有多大?(指名说一说)
师:对!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就是1立方分米。同样立方分米也可以写成dm3。请同学们拿出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和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相比,你有什么感觉?
问:在我们的身边又有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分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