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教学内容:p.52、53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活动中积累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形状的经验,能分别确认或辨认由5个或6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不同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多看到的形状。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活动的过程,能根据观察物体看到的某个面的形状,用同样大的正方体摆出相应的物体,体会物体与它相应的平面视图的转换与联系,能借助简单物体或看到的形状进行直观的有条理的推理,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教学重点:通过观察5、6个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的不同的面,丰富学生的观察经验。教学准备:正方体木块 教学光盘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我们以前学习过观察物体,回忆一下,关于观察物体,你知道些什么?(比如:一个正方体有6个面。在某一个角度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所以视图一般都画出3个面。用4个正方体摆成的不同形状,可能在某个角度看到同样的结果。……)二、学习例题:1、分组,先取4个正方体,按照例题的样子摆一摆添1个正方体,从正面看形状不变,应怎样摆?分组操作。在操作中,思考:你有几种摆法?你发现了什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六单元:观察物体(一) (第1课时),标签:小学四年级教案范文,http://www.laixuea.com教学内容:p.52、5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活动中积累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形状的经验,能分别确认或辨认由5个或6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不同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多看到的形状。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活动的过程,能根据观察物体看到的某个面的形状,用同样大的正方体摆出相应的物体,体会物体与它相应的平面视图的转换与联系,能借助简单物体或看到的形状进行直观的有条理的推理,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5、6个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的不同的面,丰富学生的观察经验。
教学准备:正方体木块 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以前学习过观察物体,回忆一下,关于观察物体,你知道些什么?
(比如:一个正方体有6个面。
在某一个角度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所以视图一般都画出3个面。
用4个正方体摆成的不同形状,可能在某个角度看到同样的结果。……)
二、学习例题:
1、分组,先取4个正方体,按照例题的样子摆一摆
添1个正方体,从正面看形状不变,应怎样摆?
分组操作。在操作中,思考:你有几种摆法?你发现了什么?
全班交流:
(1)正面看到的是什么样的?
老师随学生回答画一画:
(2)你有哪几种摆法?在摆的时候你有什么想法?
(因为从正面看到的是3个横着的方块,多出来的这一个,可以分别在前面依次添1个,也可以在后面依次添1个,所以一共有6种摆法。)
2、从上面看形状不变,可以摆在哪里?
学生分组操作,边操作边思考:几种摆法?怎么摆能较快地摆出多种摆法?
全班交流:
先要清楚从上面看到的形状:
从上面看,形状不变,多出来的1个应该和已有的重合,所以可以分别添在这4个的上面。
3、从侧面看形状不变呢?
学生继续分组操作。
再交流:先随学生回答,画出从侧面看到的形状:
多出来的这1个可以分别在前面添在已有的2个前面,也可以分别在后面添。
小结:
通过刚才的摆一摆,你有什么发现?
(不同的形状,在某个角度看,可能会有同样的结果……)
三、完成想想做做:
1、先让学生摆一摆,再观察,然后再连线。
交流的时候,让学生联系立体图来说说可以怎样找到不同方位看到的形状。
2、先照书上的样子摆一摆,再看一看。这三个物体从正面看到的形状相同吗?
从侧面和上面看呢?
对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建议他们画一下所看到的形状,再比较。也可以让学生比画出所看到的形状。
得出结论:从正面和侧面看到的形状是一样的,从上面是不一样的。
3、用5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按要求分别摆一摆
先让学生分组去摆一摆,摆完之后再交流,如果有多种摆法,最好建议学生能从自己摆的时候是怎么思考的角度来说。
比如第1题:要求正面看到的是4个横放的,那就应该先连着横放4个,然后考虑多出来的那1个,可以放在前,也可以放在后,一共会有8种摆法。
第2题是从侧面考虑的,那就应该先一前一后放两个,然后再考虑1和4或是2和3,也有多种摆法
第3题是从上面看的,正好能把5个都看齐了,所以只有一种摆法
4、数一数,各有几个正方体,再摆一摆
可指名学生说一说,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自己是怎么数的?
(比如分层观察,可以分上和下,也可以分左中右,还可以分看得见和看不见的。要根据不同的实际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又学习了观察物体,和以前学的比,你又有了什么新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