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地图|收藏本站|数学学习|学习方法|电脑学习|教学大全|生活常识|句子大全|管理资料下载|范文大全
  • 北师版三年级数学——整理书

    时间:10-14 10:21:23来源:http://www.laixuea.com 小学三年级教案阅读:8990

    概要:生3:14×10+14×2=168。生4:12×2×7=168。生5:2×6×14=168。生6:14×12=168(竖式计算)。……(指名用竖式计算的同学把竖式写到黑板上。)14×12――28+140――168师:(生板书完后)你是怎么想的?生6:14×2=28,14×10=140,140+28=168。生7:我也列的竖式,但和他的不一样。(师让生7板演)14×12――28+140――168师:你是怎样想的?生7:第一步,先用乘数12的个位数2去乘14,所得的数的末尾与乘数个位数对齐;第二步,用乘数12十位上的1去乘14,得140。即:个位上是0,“0”只起占位作用,为了简便可省略不写,将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师边听边赞赏地点头。)师:谁想评价一下这两个同学的竖式?生1:这两种方法都可以。生2

    北师版三年级数学——整理书,标签:小学三年级教案范文,http://www.laixuea.com

      生3:14×10+14×2=168。

      生4:12×2×7=168。

      生5:2×6×14=168。

      生6:14×12=168(竖式计算)。

      ……

      (指名用竖式计算的同学把竖式写到黑板上。)

      14

      ×12

      ――

      28

      +140

      ――

      168

      师:(生板书完后)你是怎么想的?

      生6:14×2=28,14×10=140,140+28=168。

      生7:我也列的竖式,但和他的不一样。(师让生7板演)

      14

      ×12

      ――

      28

      +140

      ――

      168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7:第一步,先用乘数12的个位数2去乘14,所得的数的末尾与乘数个位数对齐;第二步,用乘数12十位上的1去乘14,得140。即:个位上是0,“0”只起占位作用,为了简便可省略不写,将得数的末位和乘数的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师边听边赞赏地点头。)

      师:谁想评价一下这两个同学的竖式?

      生1:这两种方法都可以。

      生2:我认为第二个同学的简便,“0”只起占位作用,可以省略不写。

      生3:其实这两个同学的竖式方法和前面的分步计算是一致的,都是分三步计算,只不过14×12的竖式是把三步综合在一个竖式里,比较简便。

      ……

      (三)活动三:巩固反馈

      1.自选做法,尝试练习

      24×12     11×43     44×21

      (这三个算式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独立完成计算,再同桌交流、互相评价,及时知道对或错,并及时得到纠正,获得成功感。)

      2.深化提高,欣赏数学美

      11×11  12×11   13×11  14×11

      15×11  16×11   17×11  18×11

      (先计算,再探究,感受数字模式的规律性,鼓励质疑、交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发现的规律,最后教师在总结的基础上用课件展示规律。)

      〖教学反思〗

      1.根据本课教材特点,教师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构建以“活动”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将学习与活动完美地结合起来,鼓励每一位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积极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取得良好的效果。

      2.本节课有两个很突出的特点:一是学生自己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方法的过程很精彩,这种原来由教师讲解的算理让学生主动地推理出来,使学生体会到探索的乐趣,“做数学”的乐趣;二是在第三个活动中欣赏数学美,有的学生做出两个题目就找到了规律,也有的同学做了三个、四个,并能用自己的话完整地叙述出来,使大多数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数学的美。

      3.遇到实践性强的教学内容,师生交流时间会感到不足。以后在类似问题上,应合理安排,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进行。

      〖案例点评〗

      《标准》强调: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本节课中,教师依据新教材特点,以“活动”贯穿教学始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在小组探究活动中,学生常常会面临这样的问题: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谁想评价一下这位同学的想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更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试一试好吗?学生正是带着这些问题,在活动中相互启发、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共同寻找、探究、体验,掌握数学的知识、思想与方法,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乐趣。整节课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1.把学习计算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

      2.每一个数学活动的设计都把明确的目的与实现这个目的的过程较好地统一起来。

      3.给学生充分的独立学习的机会,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交流。

      4.教师的指导针对性强,并以激发学生参与进一步的数学活动,或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为目的,如对估算的反思可能有助于发现计算的策略,把估算与计算融会贯通,使学生从中深刻体会到估算的意义和价值。
     

    上一页  [1] [2] 


    Tag:小学三年级教案小学三年级教案范文数学学习 - 数学教案 - 小学三年级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