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的操作、观察、比较,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的,初步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判断观察者的位置及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2、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体会空间与平面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像能力,促进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形成良好的探究学习的情感与态度。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际观察,正确辨认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初步体会到不管从哪个角度观察,最多只能同时看到长方体的3个面。难点:能同时观察到物体的两个面或三个面,能正确辨认简单的组合图形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教学准备:长方体一个,正方体两个,学生用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若干个。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认识小朋友的正面、侧面和背面。2、过度:我们一起认识了小朋友的正面、侧面和背面,教室里的物体也有好多的面。现在我们以这个图书柜为例,一起来做个调查好不好?二、学习例题。1、谈话说明要求:你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图书柜,能看到图书柜的几个面?注意:观察的时候人要坐端正,头不能移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1课时: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标签:小学三年级教案范文,http://www.laixuea.com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的操作、观察、比较,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的,初步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判断观察者的位置及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2、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体会空间与平面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像能力,促进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形成良好的探究学习的情感与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际观察,正确辨认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初步体会到不管从哪个角度观察,最多只能同时看到长方体的3个面。
难点:能同时观察到物体的两个面或三个面,能正确辨认简单的组合图形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教学准备:
长方体一个,正方体两个,学生用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认识小朋友的正面、侧面和背面。
2、过度:我们一起认识了小朋友的正面、侧面和背面,教室里的物体也有好多的面。现在我们以这个图书柜为例,一起来做个调查好不好?
二、学习例题。
1、谈话说明要求:你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图书柜,能看到图书柜的几个面?注意:观察的时候人要坐端正,头不能移动。
2、学生观察后互相交流。介绍自己看到的是图书柜的那个面是什么样的?指名学生上来指一指。
3、猜测:你知道老师站在这儿观察到了哪几个面吗?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并说说依据。
4、让学生依次轮流离开座位,在图书柜旁自由走动,从不同位置观察图书柜,验证自己猜得怎么样。
5、(出示两幅图书柜图)提问:这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各看到了哪几个面?
学生判断,并说说理由。
6、问:为什么观察的是同一个图书柜,我们每个人看到的是不一样的呢?
为什么老师能看到图书柜的上面,而小女孩不行呢?
学生讨论并交流。
7、小结:观察者站的位置不同,观察到物体的面也会不同。老师个子高,她站的位置可以看到图书柜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而学生个子矮,她只能看到图书柜的正面和侧面,看不到图书柜的上面。
8、请你在教室中任选一件物体,说说你站在这个位置,看到它的什么面?是怎样的?
9、(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老师以铅笔盒为例,将铅笔盒放在桌上,让学生从任何不同的位置观察,说说你能看到几个面?
10、小结:我们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物体的面的个数是不同的,但请看这些数据,最大是几?说明了什么?(不管从哪个角度观察,最多只能同时看到长方体的3个面)
三、组织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问:你能指出洗衣机和冰箱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吗?
同桌相互指一指,说一说。
2、做“想想做做”第3、4题。
问:什么位置只能看到一个面?什么位置能同时看到两个面?什么位置同时能看到三个面?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学生讨论并交流。
看着长方体、正方体,你能说说它们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各是什么图形,颜色分别是什么?(学生相互说,然后指名交流)
你能不看正方体,说说正方形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各是什么图形吗?
拿出正方体验证,观察并说说为什么他判断的依据。
3、做“想想做做”第5题。
指名读题,说出题目要求。
各自摆,说说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是什么图形。
指名口答书中的问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观察了物体,你有什么收获?
老师介绍一首古诗《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