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A.周璆下陈蕃之榻,使者造假遭遇毒打,这两件事体现了陈藩鲜明的个性特点。 B.陈蕃认为地方官吏贪赃枉法、虐待百姓是导致山贼危害一方的重要原因。 C.陈藩和窦武密谋消灭宦官的事情泄露,太后命令曹节等人将两人杀害。 D.陈藩宦海几起几落,这与他刚直不阿、爱民忠君的高尚节操分不开。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5分) (2)彼以遁世为非义,故屡退而不去。(3分) 12.D(疾:憎恨) 13.D(均为指示代词,这;A项,连词,因为/连词,来;B项,代词,他/语气词,不译;C项,副词,于是,就/介词,依靠) 14.C(“太后命令曹节等人将两人杀害”错误,原文为“曹节等矫诏诛武等”) 15.(8分)(1)(5分)如果有为政残害百姓的人,立刻就向朝廷检举上书,另选清正贤明、能够颁布宣扬法令、爱护百姓的人。(大意正确3分,落实“举”、“班”各
《后汉书•陈藩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标签:古文翻译大全,http://www.laixuea.comA.周璆下陈蕃之榻,使者造假遭遇毒打,这两件事体现了陈藩鲜明的个性特点。
B.陈蕃认为地方官吏贪赃枉法、虐待百姓是导致山贼危害一方的重要原因。
C.陈藩和窦武密谋消灭宦官的事情泄露,太后命令曹节等人将两人杀害。
D.陈藩宦海几起几落,这与他刚直不阿、爱民忠君的高尚节操分不开。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5分)
(2)彼以遁世为非义,故屡退而不去。(3分)
12.D(疾:憎恨)
13.D(均为指示代词,这;A项,连词,因为/连词,来;B项,代词,他/语气
词,不译;C项,副词,于是,就/介词,依靠)
14.C(“太后命令曹节等人将两人杀害”错误,原文为“曹节等矫诏诛武等”)
15.(8分)(1)(5分)如果有为政残害百姓的人,立刻就向朝廷检举上书,另选清
正贤明、能够颁布宣扬法令、爱护百姓的人。(大意正确3分,落实“举”、“班”各1分)
(2)(3分)他们认为逃离尘世是不义的行为,所以多次遭到罢免仍然不肯离开。(大
意正确1分,落实“遁世”、“退”各1分)
【参考译文】
陈蕃,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最初,在郡里做官,被推举为孝廉,授郎中。因母亲去世,辞官居丧。服丧期满,刺史周景召他为别驾从事,因劝谏意见不一,弃符离去。后来公府征举方正,都不去。太尉李固上表荐举他,升为乐安太守。郡人周璆,高洁之人,前后郡守招请,不肯去。只有陈蕃能够招他去。陈蕃称他的字,不叫他的名。特别为他安放一张床,周璆离开时,就把床悬挂起来。大将军梁冀是威震天下的人,当时派人送信给陈蕃,请陈蕃办私事。送信的人不得见,于是说假话请求见陈蕃,陈蕃发怒,把送信的打死了,因罪降为修武令。
后升迁,被任为尚书。这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商议要派军队去讨伐,皇帝又下诏州郡,所有讨伐有功者都可以保举孝廉、茂才。陈蕃上疏说“:以前高祖创立大业,抚养百姓如同养育自己的儿子一样。现在二郡的老百姓,都是皇上的儿子,导致儿子们为害的原因,难道不是当地官吏贪污暴虐逼迫他们像这样造反的吗?应该严厉责成三府,暗暗地考核州牧太守县令长,如果有为政残害百姓的人,立即向朝廷揭发,另选清正贤明,能够宣扬法令,爱护百姓的人去代替他们,这样可以不必烦劳国家的军队,却可以使所有的盗贼平息啊!”(陈藩)因为这个得罪了皇帝身边的人,所以被下放到豫章郡担任太守。后升任大鸿胪,恰逢白马县令李云上疏直言劝谏,桓帝大为震怒,李云应被处死,陈蕃上书救李云,获罪被罢免回家。又被征任议郎,几天之后,升任光禄勋。
永康元年(167),桓帝去世,窦皇后执掌朝政,任命陈蕃为太傅并管理尚书事宜。当时刚遭国丧,还没有确定皇位继承人,各尚书害怕触怒朝中权臣,都假称有病不上朝办事。陈蕃写信责备他们说:“古人讲究节操,侍奉去世君主的态度如同他还活着一样。现在皇嗣还没有定下来,政事日益紧迫,诸君为什么抛弃国家的苦难不管,在家躺着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