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瞬:正视B.邓艾缒兵于蜀中 缒:系在绳子上放下去C.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 支:应付D.使之狎而堕其中 狎:轻视,忽视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A.夫惟义可以怒士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B.怒不尽则有余勇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C.知理而后可以举兵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D.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阐述“养士”的用兵之术的一组是( ) ①为将之道,当先治心。 ②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③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④小胜益急,小挫益厉。 ⑤用人不尽其所欲为。 ⑥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④⑤
天津滨海新区塘沽一中2017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标签:高二语文,http://www.laixuea.com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瞬:正视
B.邓艾缒兵于蜀中 缒:系在绳子上放下去
C.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 支:应付
D.使之狎而堕其中 狎:轻视,忽视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
A.夫惟义可以怒士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B.怒不尽则有余勇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C.知理而后可以举兵 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D.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阐述“养士”的用兵之术的一组是( )
①为将之道,当先治心。 ②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③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④小胜益急,小挫益厉。
⑤用人不尽其所欲为。 ⑥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蕴含了朴素辩证法思想,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作者认为“凡兵上义”,正义的战争,才能激发士气,才能百战不殆;逐“利”的战争,即使一时不为所害,但从长远看,会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B.作者认为,“兵有长短,敌我一也”,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为将者要避实击虚,用我方的长处,与敌人对抗,将我方的短处,隐蔽起来,使敌人心生疑虑而退却。
C.文章结尾,作者以生动的比喻说明了物质准备的重要性:手中有武器,遇到猛虎也敢斗;手中无武器,见了壁虎之类的小虫,也会吓得脸青眼黑,唯恐避之不及。
D.文章以“为将之道,当先治心”为全篇纲领,先后提出多条用兵意见。全文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文笔洗练,又多用排比与对偶,增强了气势;而战例和设喻的插入,又增强了形象感和说服力。
第Ⅱ卷 主观题 共34分
四.古诗文阅读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2分)
(2)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2分)
(3)冠胄衣甲,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2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5分)
柳州开元寺夏雨 吕本中
风雨潇潇似晚秋,鸦归门掩伴僧幽。
云深不见千岩秀,水涨初闻万壑流。
钟唤梦回空怅望,人传书至竟沈浮①。
面如田字②非吾相,莫羡班超封列侯。
【注释】 ①沈(沉)浮:遗失。②田字:六朝名将李安民“面方如田,封侯状也”。
(1)首联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1分)
(2)颔联写“雨”却不着“雨”字,而句句突出“雨”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分)
(3)尾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2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五句,每空0.5分)(5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