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地图|收藏本站|数学学习|学习方法|电脑学习|教学大全|生活常识|句子大全|管理资料下载|范文大全
  • 2017学年度高一语文模块检测

    时间:05-11 21:39:48来源:http://www.laixuea.com 高一语文知识阅读:8326

    概要:三、(12分,每小题3分)10.A(卒:最终)11.D(A项,代词,自己 / 副词,表反问,难道;B项,连词,修饰关系 / 介词,用,拿;C项,连词,递进关系,并且 /连词,修饰关系;D项,都是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12.A(①是说的“古之人”,④不属于“精神、态度” ,⑤是作者的感慨) 13.D(“深思谨取的态度”是第四段的议论内容)四、(24分)14.(1)距离那禅院向东五里的地方,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是在华山的南面而这样称呼它。(3分,得分点:者、阳、名等,语句要通顺)(2)等到它把郑国当做东边得疆界 ,就会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它又到哪里取得它所贪求得土地呢?损害秦国来使晋国获得利益,希望您好好考虑这件事。(3分,得分点:既、阕、唯等,语句要通顺)(3)我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变故的发生。(4分,得分点:主语、所以、出入、非常,语句要通顺)15.答案:(1)“诗眼”是“有情”,全诗扣住’’风“的“有情”来写,前面写“有情”写

    2017学年度高一语文模块检测,标签:高一语文,http://www.laixuea.com
    三、(12分,每小题3分)
    10.A(卒:最终)
    11.D(A项,代词,自己 / 副词,表反问,难道;B项,连词,修饰关系 / 介词,用,拿;C项,连词,递进关系,并且 /连词,修饰关系;D项,都是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2.A(①是说的“古之人”,④不属于“精神、态度” ,⑤是作者的感慨)   
    13.D(“深思谨取的态度”是第四段的议论内容)
    四、(24分)
    14.(1)距离那禅院向东五里的地方,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是在华山的南面而这样称呼它。(3分,得分点:者、阳、名等,语句要通顺)
    (2)等到它把郑国当做东边得疆界 ,就会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它又到哪里取得它所贪求得土地呢?损害秦国来使晋国获得利益,希望您好好考虑这件事。(3分,得分点:既、阕、唯等,语句要通顺)
    (3)我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变故的发生。(4分,得分点:主语、所以、出入、非常,语句要通顺)
    15.答案:(1)“诗眼”是“有情”,全诗扣住’’风“的“有情”来写,前面写“有情”写它给林壑以清爽,后面又写“有情”赞美他“为君起松声”。
    (2)这首诗以“风”喻人,主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首句描写风起,次句用以“加”字仿佛风是急人所困的有意行动。下面写风的活动,用“驱”、“卷”、“寻”、“出”、“为君”等字眼,对风进行了拟人化描写,把风的行动刻画得惟妙惟肖。
    16.(1)  小人长戚戚(2)焉用亡郑以陪邻  (3)  大礼不辞小让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6)别有幽愁暗恨生(7)寄蜉蝣于天地
    五、
    17.(4分) ③②④⑤①
    18.示例参考:我在《故都的秋》中,看到了一位作家凝重的双眸,读到了一位“避席畏闻文字狱”转而寄情山水的失意文人的愤激;领会了一位“一支一叶总关情”的诗人心中的那水一般的“秋愁”。《故都的秋》是郁达夫的一件隐身衣、一泓忘情水、一杯消闷茶、一间时代的罡风苦风中暂且栖息的茅屋。(要点:学生要真正走进课文,又能跳出课文,握住作者的心声,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六、
    19. (4分)【解析】本题考查对写作技巧的理解和分析。本文开头写南方的海,第②段笔锋一转,又写到北方的海,二者特点迥异,形成对比。这种强烈的对比,让作者涌起无尽的乡愁,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深刻思考。描写南方的海,是个引子。
    答案:①形成鲜明对比,以南方的海的湛蓝澄碧、温婉妍丽突出北方的海的恢宏壮阔、阴郁沉雄;②引出下文作者对北方的海的描写以及由此产生的对自然和生命的思考。
    20. (4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本着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基本原则。认真阅读作者看到北方大海后的感受即第②、③两段内容。“这一切,透过脚下这蓄积着原始伟力的海浪朝我呼啸而来时,我心里突然涌起了无尽的乡愁!”这是一句承上启下的句子,“无尽的乡愁”便在下一段中做了具体的解释。
    答案:①自然恢宏的伟力使我灵魂战栗,我的心灵希望得到故乡温柔的庇护;②我想逃避严酷的现实,回到懵懂无知、混沌盲目的童年。
    21. (4分)答案:①从多个角度生动地写出了大海的磅礴气势,表现了自然的浩荡与力量;②营造出宏大的背景,从侧面凸显人类在自然面前的倔强意志。
    22. (6分)【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和概括能力。文中作者在看到大海、巨型化石以及行驶在滨海路上时,都有不同的思考。仔细阅读第②—⑧段,筛选出有关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的句子即可。
    答案:①人类的命运瞬息万变难以把握;②人类的生命渺小脆弱;③应坚定执着地面对人生,并尽可能使人生过程充实辉煌。
    七、作文(60分)
       评分标准依《2012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山东省卷作文评分标准》执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Tag:高一语文知识高一语文语文学习 - 高中语文 - 高一语文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