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③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④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⑤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10.对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卒:死 B.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悲:感叹C.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往往有得 得:收获D.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2017学年度高一语文模块检测,标签:高一语文,http://www.laixuea.com③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④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⑤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10.对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卒:死
B.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悲:感叹
C.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往往有得 得:收获
D.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阳:山南面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B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其孰能讥之乎 以乱易整,不武
C.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D.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夜缒而出,见秦伯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体现作者认为的学者应具备的精神、态度一项是( )
①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②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③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④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⑤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
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
A.②③⑥ B.①③④ C.①②⑤ D.③⑤⑥
13.下列对本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记游中,处处为写心得体会搭桥铺路,使记游与心得体会对应关系紧密而又清晰,使它们十分和谐、自然地结合起来。
B.在探究褒禅山的名称时,作者的态度严谨,不轻信人言,亲自考证碑文,为第四段引出要深思慎取的结论做足了铺垫。
C.第二段主要记叙了游洞的经过,在着笔时“前洞”陪衬“后洞”,作者记叙洞中所见时运用了四组对比表达了不能尽兴游览的遗憾心情。
D.第三段紧扣记游发表议论,提出“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欲得非常之观,就必须有“志”“力”“物”和深思慎取的态度。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1分)
四、(25分)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3分)
答: △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