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他的诗歌中,有没落贵族的悲观绝望情绪。轻灵、飘逸、朦胧。感伤情调、宗教色彩,着重抒发内心的感受,减少对外部事物的具体描写。精雕细刻的句子、优美协调的节奏、独出心裁的分段。被认为是划时代的作品。声誉来自诗歌,激动了1820一代人,现在看,多为漂亮的语言游戏。蝴蝶〉与春同生,与玫瑰同亡;架着绢的翅膀在晴空翱翔;在初放的花朵中踌躇,陶醉于花香、碧空与阳光;奋力抖落了,翅膀上的花粉,象一丝轻风飞向无尽的穹苍这便是蝴蝶幸运的一生。它象是一种从未实现的愿望,不满足地轻掠过每件事物,最终为寻找乐土又返回天堂。6、缪塞(AlfreddeMusset,1810-1857):富于魅力、潇洒自如、才思敏捷的诗人。出生于巴黎拉丁区附近一个和睦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受到启蒙主义的熏陶,使小缪塞起点颇高,特别喜爱莫里哀、拉封丹等人的作品。缪塞以辉煌的成绩毕业于亨利四世中学,然后学法律、医学,还擅长音乐与绘画。在18岁就被引荐到“浪漫派作坊”——第二文社,以风雅和才智受到瞩目。第一部诗集《西班牙与意大利故事》(1830)着力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概述,标签:外国文学知识,http://www.laixuea.com他的诗歌中,有没落贵族的悲观绝望情绪。轻灵、飘逸、朦胧。感伤情调、宗教色彩,着重抒发内心的感受,减少对外部事物的具体描写。精雕细刻的句子、优美协调的节奏、独出心裁的分段。被认为是划时代的作品。声誉来自诗歌,激动了1820一代人,现在看,多为漂亮的语言游戏。
蝴蝶〉
与春同生,与玫瑰同亡;
架着绢的翅膀在晴空翱翔;在初放的花朵中踌躇,
陶醉于花香、碧空与阳光;
奋力抖落了,翅膀上的花粉,
象一丝轻风飞向无尽的穹苍
这便是蝴蝶幸运的一生。
它象是一种从未实现的愿望,
不满足地轻掠过每件事物,
最终为寻找乐土又返回天堂。
6、缪塞(AlfreddeMusset,1810-1857):富于魅力、潇洒自如、才思敏捷的诗人。出生于巴黎拉丁区附近一个和睦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受到启蒙主义的熏陶,使小缪塞起点颇高,特别喜爱莫里哀、拉封丹等人的作品。缪塞以辉煌的成绩毕业于亨利四世中学,然后学法律、医学,还擅长音乐与绘画。在18岁就被引荐到“浪漫派作坊”——第二文社,以风雅和才智受到瞩目。第一部诗集《西班牙与意大利故事》(1830)着力描写狂暴的激情、荒唐的故事和奇异的地方色彩,故事纯属虚构,但展现出诗人的奇想。不久,他脱离了浪漫派阵营,剧本《威尼斯之夜》的失败更使他成为一个孤独者,有唐璜倾向,纵情欢乐但是内心抑郁。1832年父亲去世,促成他从事作家的职业。在1833年发表著名长诗《罗拉》,罗拉19岁时双亲亡故,于是他有了一小笔钱,他决定在三年内花光,然后就自尽,从此成为一个赌徒,最后一夜由一个15岁的*女相伴,少女想救他,不过罗拉吞下了毒药,给了少女最后一吻:“在这圣洁的一吻中,他的灵魂走了,而在这一刻,他们俩相爱了。”--彻底绝望的世纪病。在1833-1835年间,他与女作家乔治.桑相爱,并一同前往意大利。在此期间,又有一位威尼斯医生介入,三角恋爱,以致缪塞与桑感情破裂,最后分手。缪塞感到失望和受伤害,转向寻欢作乐的生活,不断谈情说爱。他写了著名的四首长诗《夜歌》,反映失恋后痛苦的心情和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对痛苦与创作、生活与艺术、感情与理智、孤独与希望、上帝与死亡等作出了深刻概括,对话显示出他的双重个性,是浪漫派抒情诗歌中最动人的作品--“没有什么比巨痛更使人高尚。最绝望的歌才是最优美的歌,我所知不朽的歌是呜咽痛彻。”“受过痛苦之后,必须还受痛苦。爱过之后,必须不断地再恋爱。”1836年发表的《世纪儿的忏悔录》是一部以他和桑的恋爱故事为中心的自传体小说,主人公患的是整个时代的病:每个人都感到“他生存的空虚和双手的平庸”,精神方面的疾病,没有信仰,也不相信爱情。指出拿破仑帝国的崩溃和拿破仑英雄主义的幻灭,是产生主人公阿克达夫的“世纪病”的社会根源。1847年,巴黎重新发现了缪塞的戏剧天才,1852年入选法兰西学士院,健康每况愈下,声誉与日俱增。47岁去世。www.laixuea.com
7、雨果(见专节)
8、乔治·桑(GeorgeSand,1804-1876):恩格斯:“妇女权利的勇敢捍卫者。”本名奥罗尔.杜邦。贵族家庭,然而父亲是第一帝国时期拿破仑手下的高级军官,母亲是出身低微的平民。身为元帅之女、金融家遗孀的祖母与妈妈不合,使小奥罗尔很痛苦。四岁丧父,于是由祖母按贵族方式抚养,祖母曾是卢梭的熟人和崇拜者,所以她阅读大量启蒙名著,深受影响。她13岁进修道院,16岁出来时成为全面发展的女才子,吟诗、作文、弹琴、唱歌、画画、跳舞、骑马、打猎,无不精通。祖母去世后,年仅17岁的她继承了大笔财产,也担负起管理庄园的重任。在未经慎重考虑的情况下,她18岁与平庸的杜德旺男爵结婚,因为情趣不一,深感苦闷。三年后的1831年带一子一女离开丈夫,去巴黎独立生活,想以创作来取得人身和精神的自由,为了表示独立不羁,她穿起男装,使用烟斗。同年,一个青年作家于勒.桑多成了她的情人,他对她的书稿《玫瑰红与白雪白》进行了润色,以表示二人合作的笔名“于勒.桑”,从此走上文学生涯。次年,她以乔治.桑的笔名发表了《印第安娜》,此书使她一举成名。此后五年里发表的诸多小说,都是以桑本人的感情生活为基础,表达作者对爱情的感受和观点,她认为:爱情就是生命,是人们至高无上的权利和义务,爱情应该克服一切偏见与习俗,摆脱一切羁绊和束缚。桑在生活中也身体力行这种爱情至上的浪漫主义观点,1833年,她与于勒分手,又同缪塞相恋两年,曾同游意大利。1835年与丈夫离婚。1836年与著名音乐家萧邦相爱,达八年之久。1836年左右,她受到空想社会主义影响,对社会不公感到关注,开始创作“社会问题”小说。1848年的革命曾使她非常兴奋,但后来慑于工人暴动的声势,转变方向,退隐乡间,不再过问政治,也不再写社会问题小说,而是以无邪静谧的田园情趣为题材,写下了几部田园小说,发掘人心中高贵与美好的一面,有淡淡的空想社会主义色彩。晚年平静,慷慨好客,与作家圣勃夫、米什莱、福楼拜、小仲马频繁接触。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