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嘉尔曼》(1845)。喜爱的西班牙题材。塞维利亚背景。1875年被比才改编成歌剧。《伊尔的美神》(1838),一座维纳斯铜像对人的报复,神秘气氛。《塔曼果》(1829)。(三)英国内部思想精神复杂,有柯勒律治的浪漫的超自然主义、华兹华斯的英国国教的正统主义、雪莱的无神论的精神主义、拜伦的革命的自由主义、司各特的对以往时代的缅怀、等等。但英国的浪漫主义有鲜明的英国气质,也就是“自然主义”。英国诗人全都是大自然的观察者、爱好者和崇拜者。表现在文学中有以下几方面体现:首先是英国人对乡村和大海的热爱,这个时期的几乎全部英国诗人,不是乡下人就是水手,据说英国的诗歌女神从远古以来就是乡村别墅和农庄的常客。其次是诗人们对高级动物的喜爱和对一般动物世界的熟悉,他们对一切家畜都有这种感情,这是英国人爱家的一个结果,马、狗、猫、牛、鸟。第三是英国人明显的个人独立性,“这个岛国上的人,每个人自己就是一个岛”,作家们都很有点个人癖性。第四是讲求实际的道德观和人生观,与追求正义的强烈意愿。--英国人是最有毅力而同时又最有进取心的民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概述,标签:外国文学知识,http://www.laixuea.com《嘉尔曼》(1845)。喜爱的西班牙题材。塞维利亚背景。1875年被比才改编成歌剧。
《伊尔的美神》(1838),一座维纳斯铜像对人的报复,神秘气氛。
《塔曼果》(1829)。
(三)英国
内部思想精神复杂,有柯勒律治的浪漫的超自然主义、华兹华斯的英国国教的正统主义、雪莱的无神论的精神主义、拜伦的革命的自由主义、司各特的对以往时代的缅怀、等等。但英国的浪漫主义有鲜明的英国气质,也就是“自然主义”。英国诗人全都是大自然的观察者、爱好者和崇拜者。表现在文学中有以下几方面体现:首先是英国人对乡村和大海的热爱,这个时期的几乎全部英国诗人,不是乡下人就是水手,据说英国的诗歌女神从远古以来就是乡村别墅和农庄的常客。其次是诗人们对高级动物的喜爱和对一般动物世界的熟悉,他们对一切家畜都有这种感情,这是英国人爱家的一个结果,马、狗、猫、牛、鸟。第三是英国人明显的个人独立性,“这个岛国上的人,每个人自己就是一个岛”,作家们都很有点个人癖性。第四是讲求实际的道德观和人生观,与追求正义的强烈意愿。--英国人是最有毅力而同时又最有进取心的民族,这个民族最爱恋家乡而又最喜欢旅行,在实行变革方面行动最慢,然而在政治事务方面却又心胸开阔。因此,这是国家善于思考的人自然地分成两大政治集团:一个代表着审慎的保守的倾向,如华兹华斯,一个代表着大胆的自由主义倾向,如拜伦。
1、湖畔派三诗人:
对资本主义文明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现金交易极为反感,向往中古时期的封建社会。曾隐居于英国西北部的湖区,由是得名。他们的诗歌或讴歌宗法式的农村生活和自然风景,或描写奇异神秘的故事和异国风光。
三人并非风格相同,而是因地名而得名。
1)、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Wadsworth,1770-1850):
相当于中国的陶渊明。不仅是英国浪漫主义的第一个大诗人,也是欧洲的大诗人。他的美学主张可视为欧洲的美学主张。
诞生于英国坎伯兰郡的水乡科克茅斯,父亲是个通晓文学的律师,从小用阿拉丁等故事开启了他的心灵。幼年时代的华兹华斯非常顽皮,虽然少年时父母双亡,仍然恶习不改。17岁时进入剑桥接受正规教育,但还是喜欢旷课,曾与妹妹多罗西前往英国各地、瑞士、意大利和法国漫游,给一位法国姑娘留下个私生女。四年毕业时,他只获得学士学位,而且四年时间只写出一首长诗《黄昏漫步》。华兹华斯生性浪漫、挥金如土、经常举债,但毕业这年却有意外之喜:中学友人遗赠他900磅,又有人让他免费借用乡间住宅。约在同时,他继承了一个英国贵族归还给他父亲的一大笔钱,自此他的生活渐趋安静、诗歌的想象力也复苏了。在1795年,他曾遇见柯勒律治与骚塞。两年后的1797年,他应柯勒律治的邀请到到萨默赛特昆士兰湖畔小住,与柯为邻,妹妹多箩西跟随。1798年与柯勒律治合出的《抒情歌谣集》,其“序言”是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提出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强调诗人在“选择普通生活里的事件和情境”时,要“给它们以想象力的色泽,使得平常的东西能以不平常的方式出现于心灵之前”;强调写“微*的田园生活”,用民间的纯朴语言,而不用美丽的“诗意词藻”。也是在这一年,他与妹妹和柯勒律治同往德国游历,与歌德话不投机。后来不断游历,写诗,名闻天下。1813年因经济困难,谋得一个印花税员的职位,目的是得到一个坐享500英磅年薪的闲差。拜伦为此讽刺他。1843年被任为继骚塞之后的英国“桂冠诗人”,可以领取每年300英磅的津贴。七年后去世,享年80岁。www.laixuea.com
他的一生充满宁静。为人严肃、庄严冰冷的绅士风格。自私、自视过高。作品代表了英国浪漫主义运动中保守的一端。换言之:“自然主义中的保守主义。”国教正统主义。
他的美学主张:
返回自然,他被誉为“自然诗人”,因为他认为大自然有一种使人提高精神境界与道德价值的力量,所以他把自然作为一中精神力量来歌颂。让自然陶冶自己并激发灵感,自然是取之不尽的素材来源。同时,他对处于无意识状态因而最接近于自然的那种人--特别是婴儿--非常尊崇,“孩子是成年人的父亲。”后期的《丁登寺》公认的不朽之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感情。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