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全文只有192个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游、浏览、返回的全过程,观察入微,揣摩细致,写出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此外,作者还在写景中传达出作者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学习本文如果不让学生与文本对话,那么学生“活生生的体验”及“自我的精神体验”就得不到重视和尊重,属于学生自己的、自由的体验被冷漠无趣的所谓讲解翻译所代替,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欣赏不到美景,就品味不出郁情,所以让学生以自己的感知为基础,以吟诵品味为情感投入和个性理解为切入点,最终达到学生与文本、与作者的心灵沟通,从而产生共鸣。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新课程理念》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实践这些理念,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我设计了这堂“活动板块型”课式。【教学过程】活动板块一:竞赛活动1、走近作者。课前放手让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多种途径收集:柳宗元生平事迹,逸闻趣事,文学成就,不幸遭遇等等资料进行比
八年级下册语文:《小石潭记》教学设计,标签:教学案例范文,http://www.laixuea.com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全文只有192个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游、浏览、返回的全过程,观察入微,揣摩细致,写出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此外,作者还在写景中传达出作者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学习本文如果不让学生与文本对话,那么学生“活生生的体验”及“自我的精神体验”就得不到重视和尊重,属于学生自己的、自由的体验被冷漠无趣的所谓讲解翻译所代替,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欣赏不到美景,就品味不出郁情,所以让学生以自己的感知为基础,以吟诵品味为情感投入和个性理解为切入点,最终达到学生与文本、与作者的心灵沟通,从而产生共鸣。
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新课程理念》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实践这些理念,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我设计了这堂“活动板块型”课式。
【教学过程】
活动板块一:竞赛活动
1、走近作者。
课前放手让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多种途径收集:柳宗元生平事迹,逸闻趣事,文学成就,不幸遭遇等等资料进行比赛交流。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搜集相关资料,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作者、了解写作背景,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深入文本,理解作者凄凉心境作了准备。
2、诵读比赛。
学生单个朗读,其他生听读、评议。
分男、女生组进行朗读比赛。
分学生与老师进行朗读比赛。
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语句,读出文章句内停顿,读好文中关键词语,读好重要段落,体会语气,把握语速。
设计意图:通过开展单个朗读,学生评议,男、女生朗诵比赛,学生与老师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悟文意,初步把握文章的语气语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3、解词比赛。
要注重积累重点实词的含义如:犬牙差互凄神寒骨水尤清冽等采用卡片,抽签形式进行比赛,共同完成字词解析。
设计意图:扫清文字障碍,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活动板块二:探究活动
分为整体探究和局部探究。
1、标题探究。
师:从标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明确:“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地点:——小石潭
事:——看景
2、内容探究。
师:现在让我们在柳宗元的带领下,畅游“小石潭”,领略它独特的美。
⑴据文拟图,理清游踪。
自由朗读,找出文中表明游踪变化的句子,根据作者带领我们游览的顺序,试补全下面的游览图。
明确:从小丘西行→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上气氛。
⑵再读课文,寻找景点。
小石潭中有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小石潭周围的环境如何?
自主阅读3分钟后,在小组内展开充分讨论,小组代表总结发言。
明确:作者主要描写了小石潭中的水和鱼两种景物;它们的特点分别是“清”和“活”;小石潭周围的环境是幽静的、凄凉的。
⑶你言我语,赏美景。
①认真听读。闭上眼睛听朗读,在背景音乐中展开想象,感受作者描绘的小石潭的美景。
②说说你感受到的最美的景物是什么?请根据文章内容并结合你的想象,具体谈谈它美在何处。以小石潭美在的句式说话。www.laixuea.com
要求:必须抓住景物的特点。
小结:小石潭美在潭水空明澄澈——清。
小石潭美在潭底的石头形态各异——怪。
小石潭美在青树翠蔓,参差披拂——葱。
小石潭美在潭周围竹树环绕,气氛清幽寂——静。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的设置,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感受小石潭的幽静,体会优美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