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地图|收藏本站|数学学习|学习方法|电脑学习|教学大全|生活常识|句子大全|管理资料下载|范文大全
  •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时间:10-14 10:26:28来源:http://www.laixuea.com 教学案例阅读:8407

    概要:[设计思想]本文是苏轼被贬黄州之时写的一篇小品文,仅84字,言短而意蕴丰富。初二的学生学习它并没有字面上的困难,但要读懂苏轼的内心世界并不容易。本设计拟从文中的一个“闲”字入手,以一字“撬开”整篇文本的阅读,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认识苏轼处逆境而廓然豁达的人生态度。引入相关的资料,达成浅文深教的效果。[教学目标]1、正确诵读文章,熟读成诵;2、抓住关键词句,引用相关资料,深入解读文本;3、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廓然豁达的人生态度。[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同学们看文章题目,你从题目中获得哪些信息?(时间、地点、事件、体裁)(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切文章题目,没有主题先行的导语,没有哗众取宠的煽情,朴素无华中直指课文内容,赢取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二、疏通与诵读(大屏幕打出没有断句标点的原文)1、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给文章断句,朗读。2、打开书本,对照书本进行朗读。3、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章意思。解衣欲睡欣然起行念元与为乐者相与步于中庭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标签:教学案例范文,http://www.laixuea.com
      
      [设计思想]
      本文是苏轼被贬黄州之时写的一篇小品文,仅84字,言短而意蕴丰富。初二的学生学习它并没有字面上的困难,但要读懂苏轼的内心世界并不容易。本设计拟从文中的一个“闲”字入手,以一字“撬开”整篇文本的阅读,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认识苏轼处逆境而廓然豁达的人生态度。引入相关的资料,达成浅文深教的效果。
      [教学目标]
      1、正确诵读文章,熟读成诵;
      2、抓住关键词句,引用相关资料,深入解读文本;
      3、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廓然豁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看文章题目,你从题目中获得哪些信息?(时间、地点、事件、体裁)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切文章题目,没有主题先行的导语,没有哗众取宠的煽情,朴素无华中直指课文内容,赢取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
      二、疏通与诵读
      (大屏幕打出没有断句标点的原文)
      1、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给文章断句,朗读。
      2、打开书本,对照书本进行朗读。
      3、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章意思。
      解衣欲睡欣然起行念元与为乐者
      相与步于中庭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设计意图:文章短小且文字浅显,宜于初二学生进行断句训练。学生在断句过程中,理解了文意,掌握了朗读节奏,强化了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一举多得。疏通文意,为下面的赏读张本。)
      三、赏读
      文章记叙了作者与友人一次月夜游赏的经过,如果从文章中提炼出一个关键词,大家会选择哪个?
      预设准备:“闲”。
      2、找找他们的“闲”,从哪些细节可以看出他们的“闲”?
      预设准备:
      入夜即睡,闲也;见月色美好,欣然起行,闲也;看松柏影子如此仔细,闲也。赏月的只有两人,别人都是忙人,用别人的忙来反衬两人的闲。唯其闲,才夜游,才赏月夜之景。
      3、那么,这里的“闲”到底是什么意思?课文下的解释是“清闲的”,你有何看法?
      预设准备:
      ①清闲的:苏轼当时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担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官。张怀民也是被贬谪到黄州,挂了一个闲职。他们“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所以清闲。
      ②有闲情雅致的:并不是所有清闲的人,都会有如此雅兴。现代生活中有很多闲人,他们宁愿把时间掷在搓麻将、玩游戏之上,是想不到安静喜悦地赏月的。可见,这里的闲还是“闲适”的闲、“闲情雅致”的闲。
      (学生可以自由发表意见,只要言之有理。但更多的要学生理解到闲情雅致的闲。)
      4、有参考书说这个“闲”除了上面说到的两层意思外,还有对自己被贬谪的牢骚不平,有愤激,有悲慨。你的看法如何?可以结合文中的语句或苏轼的身世来分析。
      预设准备:
      ①并没有这种郁郁不得志的牢骚与愤激。从文中“欣然”一词可以看出作者内心的喜悦与闲适,从文中的写景句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切景语皆情语。如李白思乡之时,他眼里的月色如霜,冷冷地,烘托出凄清的心境;而文中描写月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把月色比作空明澄澈的水,把竹柏影比作水中的藻荇,这样美妙空灵的境界折射出的是“廓然无一物”的内心,是一种虽处逆境依然豁达的人生态度。这是寓情于叙,融情于景,让人处处感受到作者乐在其中的闲情。www.laixuea.com
      (讨论时,作相应的朗读、背诵指导,读时应传达出人物内心的喜悦之感,以此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内心。)
      ②从苏轼的经历来看,也并不会有这种情绪投射。苏轼坚持自己对政局的看法,决不随波逐流,因此他的一生,屡遭贬谪,历经八州,身行万里。但始终释然安然。被贬至杭州时,他筑苏堤,造福百姓,诗云“我本无家更安在,故乡无此好湖山”;贬至密州,他“老夫聊发少年狂”,抒报国之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发安慰之语;贬黄州,初到之时,他感慨“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与友人游清泉寺,更是留下“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豪语;贬惠州,他“不辞长作岭南人”,表露“我心安处即我家”的胸怀。他跨越儒道两家,得志时进取,失意时释然,宠辱不惊,进退自如。所以,虽遭贬谪,看到月色喜人,他“欣然起行”,依然有闲情雅致夜游赏月。

    [1] [2]  下一页


    Tag:教学案例教学案例范文语文学习 - 初中语文 - 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