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地图|收藏本站|数学学习|学习方法|电脑学习|教学大全|生活常识|句子大全|管理资料下载|范文大全
  • 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翻译(译文)及试题设计

    时间:10-14 10:26:03来源:http://www.laixuea.com 古文翻译阅读:8915

    概要: D.文章无论是议论还是叙事,语言都明白晓畅,这正体现了欧阳修散文平易自然、流畅婉转的风格。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2)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 1.【思路点拨】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答案】B【解析】根据学过的知识,如“诗穷而后工”、“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可以判断“穷”应译为困厄。2.【思路点拨】明确宾语前置句的标志是解题的关键,像“莫”、“不”“未”等否定词,往往是宾语前置的标志。【答案】B【解析】A、C、D三项和例句都是被动句,B项是宾语前置句。

    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翻译(译文)及试题设计,标签:古文翻译大全,http://www.laixuea.com
        D.文章无论是议论还是叙事,语言都明白晓畅,这正体现了欧阳修散文平易自然、流畅婉转的风格。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2)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                                                       

         
    1.【思路点拨】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答案】B【解析】根据学过的知识,如“诗穷而后工”、“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可以判断“穷”应译为困厄。
    2.【思路点拨】明确宾语前置句的标志是解题的关键,像“莫”、“不”“未”等否定词,往往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答案】B【解析】A、C、D三项和例句都是被动句,B项是宾语前置句。
    3.【思路点拨】在原文中找到信息原句,再结合上下文语境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不可凭印象主观臆断。信息转述时可能会和原句的意思表述有一些变化,判断正误就要辨析这种变化是否合理,若仅仅是相同意思上说法的改变,其表述也是正确的;如果是意思发生了变化,那么表述就是错误的。
    【答案】B【解析】B项作者写“出语惊长老”“王文康公”等,“从正面肯定了梅圣俞的诗才”有误,是为了从侧面表现梅圣俞的诗才。
    4.【思路点拨】文言文单音词多,翻译时应逐字对照。在文言单音节词之前或之后加字,使之成为表达准确、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的双音节词或短语。
    【答案】(1)既然这样,那么不是写诗能使人困厄,大概是诗人遭遇困厄以后才能写出好诗来。(2)然而当时的人不论贤明愚笨,谈论诗歌都必然会向圣俞请教。
    【解析】注意关键词“然则”、“穷”、“殆”、“语”、“必”等的翻译。

    【参考译文】
        我听到世上的人常说:诗人显达得意的少,困厄潦倒的多。难道真是这样的吗?大概是因为世间所流传下来的诗,大多是出于古代困厄之士的作品。大凡有才学、有抱负,却又不能在当世施展的士人,大都喜爱放任恣纵于山头水边,看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等事物,常常探究它们的奇特怪异之处;而他们内心郁结着的忧愁感慨愤激等情绪,于是寄托在怨恨讽刺的作品之中,倾诉着逐臣寡妇的的哀叹,写出了人们所难于言传的感受。大概诗人越是困厄,写出来的诗就越高妙。既然这样,那么不是写诗能使人困厄,大概是诗人遭遇困厄以后才能写出好诗来。
        我的朋友梅圣俞,年轻时由于荫袭补为下级官吏,屡次被推荐去考进士,总是遭到主考官的压制,在地方上困厄了十多年。年已五十了,还要靠别人下聘书,去当人家的僚属。郁积着自己的才能智慧,不能在事业上充分地表现出来。他家乡在宛陵,幼年时就学习诗歌,从他还是个孩童时起,写出诗句来就已使得父老长辈惊异了。等到长大,学习了六经仁义的学问,他写出的文章简古纯正,不希求苟且取悦于世人,因此世人只知道他会写诗罢了。然而当时的人不论贤明愚笨,谈论诗歌都必然会向圣俞请教。圣俞也把自己不得志的地方,喜欢通过诗歌来发泄,因此他平时所写的东西,其中诗歌就特别多。社会上已经知道他了,却没有人向朝廷推荐他。从前王文康公曾看到他的诗作,慨叹地说:“二百年没有这样的作品了!”虽然对他了解很深,可还是没有加以推荐。假使他有幸得到朝廷的任用,写出如《诗经》中雅、颂那样的作品,来歌颂大宋的功业恩德,献给宗庙,使他类似于商颂、周颂、鲁颂等作者,难道不是很壮伟的吗?可惜他到老也不得志,只能写困厄者的诗歌,于是白白地在虫鱼之类上抒发穷苦愁闷的感叹。世人只喜爱他诗歌的工巧,却不知道他困厄已久将要老死了呀!这难道不让人感到痛惜吗?
        圣俞的诗很多,自己却不收拾整理。他的内侄谢景初担心它太多容易散失,选取他从洛阳到吴兴这段时间的作品,编为十卷。我曾经酷爱圣俞的诗作,担心不能全部得到它,十分高兴谢氏能为它分类编排,就为之作序并保存起来。
        从那以后过了十五年,圣俞因病在京师去世,我已痛哭着为他做了一篇墓志铭,便向他家索求,得到他的遗稿一千多篇,连同先前所保存的,选取其中特别好的共六百七十七篇,分为十五卷。唉!我对圣俞的诗歌评论得很详细了,所以不再述说。
        庐陵欧阳修序。

    上一页  [1] [2] 


    Tag:古文翻译古文翻译大全语文学习 - 古代文学 - 古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