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地图|收藏本站|数学学习|学习方法|电脑学习|教学大全|生活常识|句子大全|管理资料下载|范文大全
  • 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中一年级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时间:05-11 21:39:48来源:http://www.laixuea.com 高二语文知识阅读:8498

    概要:4.C(A“包括……等组成”为句式杂糅。B关联词“因为”不当。D项“由于”,“致使”句主语残缺。)5.A(B“刘向”错,应该是徐陵,C成书于春秋战国,“军事”不典型;D“善恶对立,真假不相容”不正确,应该是善恶相容,真假共存)6.D(“远早于其他文明古国”错误,古巴比伦和古埃及在同一时期也出现了相同的计时方式)7.D(当下级漏壶向箭壶供水时,上级漏壶则为下级漏壶补水)8.A(日咎不但能测量一天中的时刻,还能测定四季。)9.B(诣:到,去。)10.A(③⑥均是从侧面表现苏轼的才学,②是直接表现,①是说苏轼的品行的,⑤是王安石的话,④是苏轼守城的决心。)11 .C(王安石没有生气,他们二人谈得融洽。)12.(1)太守尚且不避洪水,我们这些小人一定效命于您。(“犹”1分,“吾侪”1分,句意1分) (2)如今西边正在打仗,多年都不见停战,东南地区发生多起刑狱事件。(“用兵”1分,“数”1分,句意1分) (3)皇帝用来对待您的是非同寻常的礼数,您用来对待皇上的,难道可以用寻常礼数吗?(“所以”“常”各1分,句意1

    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中一年级调研测试语文试卷,标签:高二语文,http://www.laixuea.com
    4.C(A“包括……等组成”为句式杂糅。B关联词“因为”不当。D项“由于”,“致使”句主语残缺。)
    5.A(B“刘向”错,应该是徐陵,C成书于春秋战国,“军事”不典型;D“善恶对立,真假不相容”不正确,应该是善恶相容,真假共存)
    6.D(“远早于其他文明古国”错误,古巴比伦和古埃及在同一时期也出现了相同的计时方式)
    7.D(当下级漏壶向箭壶供水时,上级漏壶则为下级漏壶补水)
    8.A(日咎不但能测量一天中的时刻,还能测定四季。)
    9.B(诣:到,去。)
    10.A(③⑥均是从侧面表现苏轼的才学,②是直接表现,①是说苏轼的品行的,⑤是王安石的话,④是苏轼守城的决心。)
    11 .C(王安石没有生气,他们二人谈得融洽。)
    12.(1)太守尚且不避洪水,我们这些小人一定效命于您。(“犹”1分,“吾侪”1分,句意1分)
      (2)如今西边正在打仗,多年都不见停战,东南地区发生多起刑狱事件。(“用兵”1分,“数”1分,句意1分)
      (3)皇帝用来对待您的是非同寻常的礼数,您用来对待皇上的,难道可以用寻常礼数吗?(“所以”“常”各1分,句意1分)
    13.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
      【翻译】王羲之弃官之后,与居住在京城建康东面各郡的人士尽情游赏山水,以射鸟钓鱼为乐。又与道士许迈一起采用服食养生之法,不惜跋涉千里去收集矿石类药物。同时遍游东南面各郡,登尽名山,泛舟沧海,感叹说:“我最终会因快乐而死去。”
    14 (1)(4分)
      ①“客思”句表达了作者身在异乡,思念家乡的感情,②”寒食泪”句表达丁作者在清明节到来之际对故去亲友的怀念;③“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句表达了作者感慨时光易逝,早生白发的幽怨;“未知轩冕乐”句表达了诗人为官不快的情绪;⑤“但欲老渔樵”句表达了诗人要辞官归隐的愿望。(答出l点1分,2点2分,3点4分)
      (2)(4分)
    ①运用了比喻修辞。作者把“客愁”比喻成“春风”吹动的“千万条”杨柳枝,从而使抽象的“愁思”具体化,变的可观可感。②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作者在寒食节想起已故亲友,沮水不觉流出,而作者用了一个“倾”字,形容泪流,而流出的泪又能使“冶城潮”涨起,夸张的手法表现了表明了作者悲痛之重。③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中,作者以“雪”隐喻白发,与”朱”相对,产生了强烈的色彩对比,隐喻了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答出1点2分,2点4分。)
    15 (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2)衰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4)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5)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6)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6.蓝色天空的颜色探浅不一,犹如一幅劣等画,显得十分生硬,不协调。(2)天空的纯净与丑陋的人情的不协调。(3)阳光明媚的天气,与人物灰暗的心理不饰词。(前两点每点2分,第三点1分。)
    17第一处,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由背景介绍,转入具体的事件描写,“最大”、“迸”留给人们很多悬念;第二处具有总领下文的作用,自然过渡到虚构情节描写,“离奇”指出了后史情节的性质。(每处2分)
    18第一问:(1)用目光观察寻找对象,(2)用动作威逼直接下手,(3)从情感上感化博得同情,(4)得手后实施二次勒索。第二问,写出了这十女人凶悍狡诈,得寸进尺,贪得无厌的性格特征。(第一问4分,答对一点得1分,第2问2分)
    19.小说写一个在生活中充满哀愁的人,在大街上被一个同样充满哀愁的女人勒索后,陷入更深哀愁之中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生活固然有很多不幸,但我们不能通过哀愁甚至勒索的方式将个人的不幸转嫁到他人的深刻主题。
    20.答案略
    21.(1)标题改编了“此处无声胜有声”,更融合了作家莫言的名字,诺奖本身就印证了莫言的实力,也许此时不用说太多话。∕莫言一语双关,既代表作家莫言,又表示莫言获奖时的低调,形象的表现了莫言获奖时的淡定心态。(2)一语双关。可以理解为莫言获奖开了先例,后面的人很难短时期赶上莫言。∕莫言开了中国人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先河,但我们还有有信心,不要轻易说绝后,我国还有一批高水平的文学家,他们也可能会在几年内获得诺奖。在表扬莫言的同时,也给了其他中国作家以最大的鼓励和希冀。∕两个“莫言”都是不要说的意思。莫言此次获奖,不要说是空前的,也不要说是绝后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高二语文知识高二语文语文学习 - 高中语文 - 高二语文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