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但丁及《神曲》但丁•阿利盖里是意大利从中世纪向文艺复兴过渡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家、诗人,人文主义的先驱。其作品有:《新生》(但丁的第一部作品)这是西欧文学史上第一部向读者剖白作者最隐秘的思想感情的自传性作品。理论著作:《论俗语》、《飨宴》、《帝制论》,这些著作都与他对家乡的热爱有关。其中提出了诗歌应该使用最光辉的语言,诗应当反映“最高贵的事物”:安全、爱情、美德;人的高贵不在于家族门第,而在于美德和理性,“不是家族使个人高贵,而是个人使家族高贵”;强调“人的生活就是运用理性”,“去掉理性,人就不再成其为人,而只是有感觉的东西,即畜生而已。”这种观点已闪现出人文主义的曙光。他还提出了政教分离的观点,雪莱曾尊称但丁为“第一个宗教改革者”。但丁思想的“二重性”⑴《神曲》中处处洋溢着对现世生活的热忱歌颂,但是但丁又把现世生活看作来世永生的准备。他揭发教会和僧侣的败行劣迹,但又不整个地反对宗教神学和教会,甚至还把宗教神学至于哲学之上。⑵肯定爱情,对中世纪禁欲主义和旧礼教既摒斥又在一定程度上认同。⑶在对待封建
外国文学史资料:但丁及《神曲》,标签:外国文学知识,http://www.laixuea.com但丁及《神曲》
但丁•阿利盖里是意大利从中世纪向文艺复兴过渡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家、诗人,人文主义的先驱。其作品有:《新生》(但丁的第一部作品)这是西欧文学史上第一部向读者剖白作者最隐秘的思想感情的自传性作品。理论著作:《论俗语》、《飨宴》、《帝制论》,这些著作都与他对家乡的热爱有关。其中提出了诗歌应该使用最光辉的语言,诗应当反映“最高贵的事物”:安全、爱情、美德;人的高贵不在于家族门第,而在于美德和理性,“不是家族使个人高贵,而是个人使家族高贵”;强调“人的生活就是运用理性”,“去掉理性,人就不再成其为人,而只是有感觉的东西,即畜生而已。”这种观点已闪现出人文主义的曙光。他还提出了政教分离的观点,雪莱曾尊称但丁为“第一个宗教改革者”。
但丁思想的“二重性”
⑴《神曲》中处处洋溢着对现世生活的热忱歌颂,但是但丁又把现世生活看作来世永生的准备。他揭发教会和僧侣的败行劣迹,但又不整个地反对宗教神学和教会,甚至还把宗教神学至于哲学之上。
⑵肯定爱情,对中世纪禁欲主义和旧礼教既摒斥又在一定程度上认同。
⑶在对待封建君主的态度上,他曾义愤填膺地谴责说意大利没有一块干净的土地,但在政治理想中,又把皇帝视为拯救陷于危难中的救星。、
神曲介绍:
《神曲》是但丁的代表作。原名《喜剧》,薄伽丘在《但丁传》中为了表示对诗人的崇敬,给这部作品冠以“神圣的”称谓,后来的版本便以《神圣的喜剧》作为书名,中译本通称《神曲》。
《神曲》故事采用中古梦幻文学的形式。但丁以自己为主人公,诗篇一开始叙述自己“在人生的中途(即1300年,诗人35岁)[“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九十岁,”诗90:10;“正在我中年之日,必进入阴间的门;”赛38:10],迷失在一座幽暗的森林里。”他彷徨一夜后,黎明时分来到一座洒满阳光的小山脚下。他正向山上爬去,忽然三只猛兽(分别象征yin欲、强暴、贪婪的豹、狮、狼)迎面扑来挡住去路。在这危急时刻,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出现,他受贝雅特丽齐嘱托,前来搭救但丁,引导他去游历地狱和炼狱,接着贝雅特丽齐出现,亲自引导他游历了天国。游历的过程和见闻构成了《地狱篇》、《炼狱篇》和《天国篇》三部曲。
一、《神曲》的思想特点:
《神曲》是一部充满了隐喻性、象征性,同时又洋溢着鲜明的现实性、倾向性的作品。但丁此作的创作动机有两点,一点是歌颂和纪念对贝雅特丽齐的爱情,另一点是“为了对万恶的社会有所裨益”。他的创作计划是想把个人的遭遇和祖国以及人类的命运联系起来,把抒写个人迷途知返、悔过自新的过程和给意大利人民指出政治上和道德上复兴的道路的历史使命联系起来。但丁以个人灵魂的进修历程为范例,启发人们对自己的思想行动进行反省,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密切加以注意,以促使意大利复兴的希望早日实现。围绕这一中心思想,《神曲》广泛地反映了现实,给了中古文化以艺术性的总结,同时也透现出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
1、从寓言来看,这个虚构的旅行乃是灵魂的进修历程[个体的]。这是一条关于灵魂秘密成长和壮大的美好路途,是一条伟大的精神朝圣的路途。维吉尔象征理性和哲学,他引导但丁游历地狱和炼狱,象征人凭理性和哲学认识罪恶的后果,从而悔过自新,通过锻炼,达到道德上的完美境界,获得现世生活的幸福。贝雅特丽齐则象征灵性和神学,象征信仰和爱,她引导但丁游历天国,最后见到上帝,象征人通过信仰的途径和神学的启迪,认识最高真理和至善,获得来世永生的幸福。这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信仰高过理性的思想,诗中通过维吉尔之口道出理性的局限:“谁要是希望人的理性能够走遍三位一体的神所行的无穷的道路,谁就是疯狂。”(这一点可进一步参看本篇讲义最后所附闻中的论文)[进入天堂之前,贝雅特丽齐让但丁饮用忘川之水,以遗忘过去的过失,获取新生;在进入天堂经历九重天之后,但丁得见上帝之面,但上帝形象如电光火石一闪,迅即消失。以上两个情节很重要,有阐释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