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C指架着双拐走了几十里山路(3)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A指大娘、小金花、大嫂B指朝鲜人民C指到车站送行的人11、判断下列说法正误,正确的打“V”,错误的打“X”(1)“好像有谁在无声的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是比喻句。()(2)《再见了,亲人》这篇文章写出了志愿军战士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3)《秋天的怀念》一文赞美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而《地震中的父与子》则谱写了一首父爱的颂歌。()(4)“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这句话是一个反问句。()(5)“气喘吁吁”的“吁”的韵母是“u”。()12、按原文填空。(1)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向西()。(2)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而又()地等待着。(3)人们常常幸福地看到周总理,看到他()的身躯,()的面庞。(4)您带着全村妇女,()着打糕,()着炮火,()过硝烟,()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啊!二、阅读理解。一个降落伞包1946年1月,有一天,周
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三单元测试,标签:小学语文试题,http://www.laixuea.comC 指架着双拐走了几十里山路
(3) 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 )
A 指大娘、小金花、大嫂 B 指朝鲜人民 C 指到车站送行的人
11、判断下列说法正误,正确的打“V”,错误的打“X”
(1)“好像有谁在无声的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是比喻句。 ( )
(2)《再见了,亲人》这篇文章写出了志愿军战士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 ( )
(3)《秋天的怀念》一文赞美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而《地震中的父与子》则谱写了一首父爱的颂歌。 ( )
(4)“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这句话是一个反问句。 ( )
(5)“气喘吁吁”的“吁”的韵母是“u”。 ( )
12、按原文填空。
(1)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 ),向西( )。
(2)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 )而又( )地等待着。
(3)人们常常幸福地看到周总理,看到他( )的身躯,( )的面庞。
(4)您带着全村妇女,( )着打糕,( )着炮火,( )过硝烟,( )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 )啊!
二、阅读理解。
一个降落伞包
1946年1月,有一天,周恩来同志从延安乘飞机到重庆云。同行的除了工作人员,还有叶挺的女儿小扬眉,她才十一岁。
飞机飞得又快又稳。透过云层,可以看到积雪的山峰层层叠叠。好像波涛汹涌的大海。突然,飞机遇到一股强烈的寒流,机翼和螺旋桨都结了冰,越结越厚。不大一会儿,机身上也蒙上了厚厚的冰甲。飞机像冻僵了似的,沉甸甸地急剧下坠。飞失失去了平衡,机翼掠过一座座山峰,眼看就要撞着山尖了,情况十分严重。机长命令机械师打开舱门,把行李往下扔,好减轻飞机的重量,还要大家背好降落伞包,准备跳伞。
大家正在忙着背伞包,忽然听到小女孩的喊哭声。周恩来同志立刻站起来,从摇摆不定的机舱一头,几步跨到小女孩的面前。原来,小扬眉的座位上没有伞包,她急得哭了。周恩来同志马上解下自己的伞包,给小扬眉背上,还亲切地鼓励她说:“孩子,不要哭,要像你爸爸那样勇敢、坚强、坚决地同困难和危险作斗争!”
大家看到周恩来同志不顾自己的安危,把伞包让给了小扬眉,都要把自己的伞包让给周恩来同志。周恩来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不要管我!你们要沉着,别慌张……”
就在这时候,飞机冲出了寒流的包围。在阳光的照射下,冰甲开始融化了,整块整块的冰哗哗地往下掉。飞机渐渐升高了,继续快速平稳地向前飞行。“咱们脱险了!”机舱里一片欢腾。
1. 在文中第二自然段中找出一个打比方的句子,在下面画上“~~~~”
2. 从文中第四自然段中找出一组反义词:( )( )
3. 联系上下文解释第四自然段中“口吻”的意思。
口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中哪两句话最能体现飞机脱险了人们的喜悦心情?
5. 这篇文章通过记叙周恩来同志在飞机遇险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人事迹,赞扬了他__________的品质以及对革命后代的深切关怀。
6. 这篇文章的写作顺序是_____(填上正确答案的序号)
A 按事情类别顺序 B 按地点变换的顺序 C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Tag:语文题库,小学语文试题,语文学习 - 小学语文 - 语文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