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地图|收藏本站|数学学习|学习方法|电脑学习|教学大全|生活常识|句子大全|管理资料下载|范文大全
  • 圆锥的体积 教学设计资料

    时间:10-14 10:20:45来源:http://www.laixuea.com 小学六年级教案阅读:8770

    概要:(老师在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分组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三)巩固反馈1.口答。填空:2.板书例题。例 一个圆锥体,它的底面积10cm2,高6cm,它的体积是多少?(指名回答,老师板书。)=20(cm3)答:它的体积是20cm3。3.练习题。一个圆锥体,半径为6cm,高为18cm。体积是多少?(学生在黑板上只列式,反馈。)4.我们已经学会了求圆锥体的体积,现在我们会求前面遗留问题中的比大小的圆锥体体积了。(幻灯出示其中之一)这个圆锥体,直径为10cm,高为12cm,求体积。(学生在小黑板上只写结果,举黑板反馈。)你们求出这个圆锥体的体积是314cm3。现在告诉你们另一个圆柱体的体积我已经计算出来了,它的体积也是314cm3。这两个形体体积怎样?(一样)刚才我们留下的问题就解决了,看来判断问题必须要有科学依据。5.选择题。每道题下面有3个答案,你认为哪个答案正确就举起几号卡片。(1)一个圆锥体的体积是a(dm3),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是( )(dm3)。②3a(d

    圆锥的体积 教学设计资料,标签:小学六年级教案范文,http://www.laixuea.com
      (老师在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分组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巩固反馈

      1.口答。

      填空:

      2.板书例题。

      例 一个圆锥体,它的底面积10cm2,高6cm,它的体积是多少?

      (指名回答,老师板书。)

      =20(cm3)

      答:它的体积是20cm3。

      3.练习题。

      一个圆锥体,半径为6cm,高为18cm。体积是多少?(学生在黑板上只列式,反馈。)

      4.我们已经学会了求圆锥体的体积,现在我们会求前面遗留问题中的比大小的圆锥体体积了。

      (幻灯出示其中之一)这个圆锥体,直径为10cm,高为12cm,求体积。

      (学生在小黑板上只写结果,举黑板反馈。)

      你们求出这个圆锥体的体积是314cm3。现在告诉你们另一个圆柱体的体积我已经计算出来了,它的体积也是314cm3。这两个形体体积怎样?(一样)刚才我们留下的问题就解决了,看来判断问题必须要有科学依据。

      5.选择题。每道题下面有3个答案,你认为哪个答案正确就举起几号卡片。

      (1)一个圆锥体的体积是a(dm3),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是(    )(dm3)。

      ②3a(dm3)

      ③a3(dm3)

      (举卡片反馈,订正。)

      (2)把一段圆钢切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圆柱体体积是6cm3,圆锥体体积是(    )cm3。

      (学生举卡片反馈,订正。)

      6.刚才都是老师给你们数据,求圆锥体体积,你们能不能直接告诉我你们桌上的圆锥体体积是多少呢?(不能)

      为什么?(因为不知道底面积和高。)

      需要测量什么?(底面半径和高。)

      怎么测量?(小组讨论。)

      (指名发言)

      今天回家后,把你们测量的数据写在本子上,再计算出体积。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

      出思考题:

      现在我们比一比谁的空间想象能力强。

      看看我们的教室是什么体?(长方体)

      要在我们的教室里放一个尽可能大的圆锥体,想一想,怎样放体积最大?(小组讨论)

      指名发言。当争论不出结果时,老师给数据:教室长12m,宽6m,高4m。并板书出来,再比较怎样放体积最大。

      (四)指导看书,布置作业

      (略)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一是始终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新课一开始就让学生观察,猜测两组圆锥的大小,激发学习的欲望。在公式推导过程中又引导学生估计两个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之间的倍数关系,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高涨。在应用公式的教学中,又把问题转向了课初学生猜测体积大小的两个圆锥,并引导学生边测量,边计算,终于使悬念得出了满意的结果,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二是在教学中重视以学生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整个公式的推导,是建立在学生分组观察、实验操作、测量的基础上的,学生不仅参与了获取知识的全过程,更重要的是参与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三是教学层次清楚,步步深入,重点突出。

      四是练习有坡度,形式多,教学反馈及时、准确、全面、有效。

      板书设计

    上一页  [1] [2] 


    Tag:小学六年级教案小学六年级教案范文数学学习 - 数学教案 - 小学六年级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