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地图|收藏本站|数学学习|学习方法|电脑学习|教学大全|生活常识|句子大全|管理资料下载|范文大全
  • 刘廙传|三国志·魏书|阅读试题答案译文翻译

    时间:10-14 10:26:03来源:http://www.laixuea.com 古文翻译阅读:8689

    概要: D.殿下可高枕于广夏/潜思于治国/广农桑/事从节约/修之旬年/则国富民安矣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廙认为自古以来成功者都善于听取意见,因此他愿意向韦弦学习,向太祖进谏。 B.刘廙指出燕国大将乐毅能战胜强大的秦国却不能征服弱小的即墨在于合理的谋划。 C.刘廙强调与当年的袁绍相比,虽孙权据天险,而刘备拥巴蜀,但并不比袁更强大。 D.刘廙的进谏被太祖接纳,太祖还认为与刘廙是君臣相知,自己必能成就文治武功。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圣人不以智轻俗,王者不以人废言。 (3分) ②臣恐边寇非六国之敌,而世不乏才,土崩之势,此不可不察也。(4分) (2)对于太祖“欲亲征蜀”,刘廙的态度是什么?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刘廙“善于说理”的一个事例,并简要分析。 5 C 当:

    刘廙传|三国志·魏书|阅读试题答案译文翻译,标签:古文翻译大全,http://www.laixuea.com
        D.殿下可高枕于广夏/潜思于治国/广农桑/事从节约/修之旬年/则国富民安矣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廙认为自古以来成功者都善于听取意见,因此他愿意向韦弦学习,向太祖进谏。
        B.刘廙指出燕国大将乐毅能战胜强大的秦国却不能征服弱小的即墨在于合理的谋划。
        C.刘廙强调与当年的袁绍相比,虽孙权据天险,而刘备拥巴蜀,但并不比袁更强大。
        D.刘廙的进谏被太祖接纳,太祖还认为与刘廙是君臣相知,自己必能成就文治武功。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圣人不以智轻俗,王者不以人废言。                      (3分)
        ②臣恐边寇非六国之敌,而世不乏才,土崩之势,此不可不察也。(4分)

       (2)对于太祖“欲亲征蜀”,刘廙的态度是什么?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刘廙“善于说理”的一个事例,并简要分析。     

    5 C 当:比得上,相抵,相当。
    6 B 文言虚词 在,介词。 A.凭借,介词/通“已”,已经,副词;C.表陈述,助词/表判断,助词;D.表转折,连词/表顺承,连词。
    7 D 断句
     (参见译文)
     
    8 A 文意理解 A.“韦弦”并非人,而是指“韦”(熟牛皮)与“弦”(弓弦)两物,作者以此自比,希望自己的上疏能对太祖起到提醒、警示作用。
     
    9.(1)(7分)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B。

        ①圣人不会因为(自己)聪明而轻视普通人,王者不会因为某人不好(或:不喜欢某人)而摒弃(那个人的)观点(或:不理会他的话是否有道理)。

    [3分。译对“轻”与“废”各1分,译对大意1分。轻:轻视,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废:摒弃,废弃。]

        ②我担心(我们)边界的敌人并不是像六国那样(容易对付)的敌人,而现今之世也不缺乏有才能的人,(那就可能出现政权像)土堆崩塌的情况,这不能够不注意啊。

    [4分。每分句1分。]      

       (2)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分析文意的能力;能力层级C。

            对于太祖打算亲自带兵出征蜀国,刘廙的态度是反对的。(1分)

    事例一:刘廙以韦弦自比,(1分)希望太祖能接受自己的意见。(1分)
    事例二:刘廙举出乐毅能打败强大的齐国却不能攻下小小的即墨城的事例,(1分)用古代的事实提醒太祖要“自为计”。(1分)
    事例三:刘廙分析了过去的袁绍与现在孙权、刘备的不同,(1分)通过形势对比警醒太祖。(1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古文翻译古文翻译大全语文学习 - 古代文学 - 古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