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①卿身乃短,虑何长也 ②若停十万众追一人,非上策也 ③况除腹心之疾,而曰必遗其类 ④若以轻兵与卿,则不制矣 ⑤既至,申扬威信,示以成败 ⑥俟乃诈醉,上马大呼,斩超首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项是 A.陆俟在太武帝征讨赫连昌时,他和西平公安颉一起攻克武牢关,被太武帝封为武牢镇大将军。 B.陆俟很有预见性,他曾向皇帝说,自己离职后不到一年,诸高车必反,事实正如他所预料的-样。 C.陆俟与高凉王那在杏城攻打盖吴,抓住了他的两个叔叔,后来又利用他们杀死了盖吴。 D.陆俟在平定安定卢水刘超的叛乱中,有胆有识,识破了刘超的计谋,并成功地平定了叛乱。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诏俟督诸军镇以备蠕蠕。(3分) (2)郎孤获还镇,欣其名誉,必加恩于百姓。(3分) (3)况除腹心之疾,而曰必遗其
《北史•陆俟传》翻译(译文)及试题设计,标签:古文翻译大全,http://www.laixuea.com①卿身乃短,虑何长也 ②若停十万众追一人,非上策也
③况除腹心之疾,而曰必遗其类 ④若以轻兵与卿,则不制矣
⑤既至,申扬威信,示以成败 ⑥俟乃诈醉,上马大呼,斩超首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项是
A.陆俟在太武帝征讨赫连昌时,他和西平公安颉一起攻克武牢关,被太武帝封为武牢镇大将军。
B.陆俟很有预见性,他曾向皇帝说,自己离职后不到一年,诸高车必反,事实正如他所预料的-样。
C.陆俟与高凉王那在杏城攻打盖吴,抓住了他的两个叔叔,后来又利用他们杀死了盖吴。
D.陆俟在平定安定卢水刘超的叛乱中,有胆有识,识破了刘超的计谋,并成功地平定了叛乱。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诏俟督诸军镇以备蠕蠕。(3分)
(2)郎孤获还镇,欣其名誉,必加恩于百姓。(3分)
(3)况除腹心之疾,而曰必遗其类,可乎?(4分)
9.D(许:答应)
10.C(C项中两个“以”都是介词,可译为“用、拿”。A项中第一个“之”是代词,可译为“他们”;第二个“之”是结构助词,可不译。B项中第一个“其”是代词,可译为“他们”;第二个“其”语气词,表示商量的语气,可译为“还是”。D项中两个“而”都是连词,第一个表示修饰关系,第二个表示目的关系。)
11.D(①④是太武帝的话,不是直接体现。⑤不是直接体现其谋略。)
12.A(当时封的是冀州刺史。)
13.(1)(帝)下诏命令陆俟督率众军镇来防备蠕蠕。(关键词:诏,督,以)
(2)郎孤得以回镇为官,得意(欣喜)于自己的好名誉,一定会更多施思给百姓(对百姓施加思惠)。(关键词;获,欣,加恩)
(3)况且要除掉心腹之患,却说一定得留下它的同类,可以吗?(关键词:况,而,遗,类)
(附)文言文翻译
陆俟,是代国人。父亲陆突,道武初年,统率部民跟随皇上征战讨伐,多次建有战功,位居上党太守、关内侯。陆俟年幼时聪明有智慧。明元即位,继承爵位关内侯。
太武征讨赫连昌,诏令陆俟督率众军镇守以防备蠕蠕。和西平公安颉一道攻克武牢,赠赐爵位建业公,拜授冀州刺史。当时考核州郡只有陆俟和河内太守丘陈为天下第一。迁职武牢镇大将。平凉羌族人狄子玉等反叛,又迁职为安定镇大将,追击征讨狄子玉等,将他们全部擒获。迁职怀荒镇大将。不到一年,众高车族首领莫弗诉讼陆俟严厉压迫,要求请回前镇将郎孤。太武答应了他们。征召陆俟,回到京城朝见皇上,说不过一年,郎孤一定被害,高车一定反叛。皇帝怀疑不切实,严辞谴责他,陆俟带着公爵的身份回到自己的住所。第二年,众首领莫弗果然杀死郎孤反叛。皇帝听说后大吃一惊,召来陆俟询问其缘故。陆俟说:“高车的风俗,上下之间没有礼节,没有礼节的人,难做他们的上司。我用威严驾驭他们,用法纪节制他们,想渐渐加以训导,使他们知道名分和界限。然而厌恶嫉害正直的人很多,所以控诉我没有恩惠,称赞郎孤有美德。郎孤得以返回镇守后,欣喜他的名声和美誉,一定会过百姓施加恩惠,讥刺我的所作是过失,一心要用宽惠去统治他们,用仁恕去厚待他们。没有礼节的人,容易滋生僭越傲慢之心,不过一年,不再有上下之分。已经没了上下之分,然后用严威来控制他们,便会使人人心怀怨恨。怨恨多了以后,身败祸乱就显露出来了。”皇帝赞叹道:“你的身材这么短小,思虑的怎么这样长远啊!”当天就再任他为散骑常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