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我们以后还会进一步体会到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在这里,老子告诉我们,正如天底下所有的事物都是“有无相生”的,这“前”与“后”也紧紧“相随”。唯此之故,圣人立身处世,为了占人先机,首先得置人身后,甚至把自己暂时忘掉。如此先人后己,不把自己太当回事,他才有可能得到人们的尊敬,并被人乐意地推举为自己的首领。此时,非但生命可保无虞,他所安享的发自人们心底的由衷爱戴,足以让他欣慰无比。天可怜见,由于这个人的无私行为,最终竟成就并落实了他的一己之私。 如果说,老子还能够接受人们的私心的话,那就仅止于此了。所以,在说及江海善下的道理时,他把这个意思再一次重复强调了一遍。他认为只有这样,人们才不会因其占据着上位而感到负累;甚至有时他占尽了先机,人们也不会觉得自己的利益受到了妨害。 以前,许多人都认为老子的这个说法太过机巧,暗藏着功利。其实,老子不过是切事近理罢了。试想,一个人能从里往外透着无私,是多不容易的事情,它常见到吗?现实吗?想到为了达成这样的境界,这个好人将要受到的种种扭曲与
经典里的——人生感悟,标签:诗词赏析范文,http://www.laixuea.com我们以后还会进一步体会到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在这里,老子告诉我们,正如天底下所有的事物都是“有无相生”的,这“前”与“后”也紧紧“相随”。唯此之故,圣人立身处世,为了占人先机,首先得置人身后,甚至把自己暂时忘掉。如此先人后己,不把自己太当回事,他才有可能得到人们的尊敬,并被人乐意地推举为自己的首领。此时,非但生命可保无虞,他所安享的发自人们心底的由衷爱戴,足以让他欣慰无比。天可怜见,由于这个人的无私行为,最终竟成就并落实了他的一己之私。
如果说,老子还能够接受人们的私心的话,那就仅止于此了。所以,在说及江海善下的道理时,他把这个意思再一次重复强调了一遍。他认为只有这样,人们才不会因其占据着上位而感到负累;甚至有时他占尽了先机,人们也不会觉得自己的利益受到了妨害。
以前,许多人都认为老子的这个说法太过机巧,暗藏着功利。其实,老子不过是切事近理罢了。试想,一个人能从里往外透着无私,是多不容易的事情,它常见到吗?现实吗?想到为了达成这样的境界,这个好人将要受到的种种扭曲与戕害,甚至有可能再不能以正常人的样子,出现在公众的面前,试问有多少人能做到呢?更多的时候,我们还是更习惯一个与自己差不多的同类。
所以,我们不必要求人无所畏惧,因为人正需要对天地和他人有所敬畏;我们也不必要求人真的能做到大公无私,人活一世,大部分时候遭遇到的都是与大公无关的小事,有时候大公的关容易把,反而那些与大公无关的小事才着实惹得人心烦。在公司,在机关,在社交圈,在名利场,这样的情景每天都在上演。所以,人是可以有、甚至需要有一点点私心的。你表现得太高杆,反而使人感到不踏实,感到自己太苍白无力,面目可憎。你什么都不要,让别人怎么办?又怎么想?这样,日子一久,你很快就会失去群众的。没了群众,怎么能体现出你的无私呢?
当然,真正领会老子精神的人们,就不会期待自己红得发紫,却总希望别人过得惨白;时时占住光源对着自己,而不让别人有一点发热的机会。得了名,不让出利;得了利,仍不肯放弃名,让跟着你干的人累死,你自己则一个人快活死。你不是以自己超前的思想和超凡的人格引领大众,你只是身位超前了,很多时候,甚至还是犯规的超前。结果与体育比赛一样,必将孤独地出局。这时候,再切实地感知“后其身而身先”的道理,就为时太晚了。
对着利欲熏心的人们,老子已够耐心。他没来得及继续说完的道理,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领会呢?
全身的良方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说起来,这一招对许多人来说,可能一辈子都没机会使,因为大部分人还没有体尝过功成名就的滋味。这边厢尚未粉墨登台,那边厢已设计好退场机制,怎么说都有点太早。但考虑到将要到来的各种可能,对正努力着往前走的人们,这样的设计又未尝不是一种很好的预警。
老子说,对一个物件而言,端持着使之盈满,不如作罢的好;捶击它使之尖锐,不可长保无恙。物是如此,人也同样。譬如财富,一味地占有,让自己赚得盆满钵满固然好,但背负得多,既不能跑快,又不易放下,长久的保有更有困难,终究是一件麻烦事。再譬如名位,你苦心经营,所获颇丰,固然足可夸耀,但踌躇四顾,骄傲自满,必会招来祸殃。《管子·白心篇》也说了:“持而满之,乃其殆也;名满天下,不若其已。”这就大好而不妙了。因此,当你一旦成功,若智慧足够,就应想到退出。
Tag:诗词赏析,诗词赏析范文,语文学习 - 古代文学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