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D、代表作家:(1)泰奥菲尔·戈蒂耶(TheophileGautier,1811-1872),法国唯美主义的始作俑者。早年习画,后转而为文,是他特色的诗人、散文家和小说家。以创作实践自己“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他选取精美的景或物,以语言、韵律精雕细镂,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情趣。《珐琅和雕玉》(1852)正是这一风格的代表。其他重要诗集还有《阿贝都斯》(1832)、《死亡的喜剧》(1838),小说《莫班小姐》(1836)等。(2)奥斯卡·王尔德(OscarWilde,1854-1900),英国唯美主义代表作家、理论家。早期创作有诗歌和童话,《诗集》(1881)和童话集《快乐王子》(1888)。80年代,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充分阐述了他的唯美主义文艺观。90年代,转向戏剧创作,写有《少奶奶的扇子》(1892)、《莎乐美》(1893)等。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1891)是王尔德最重要的一部小说。4、象征主义文学A、历程:夏尔·波德莱尔(1821-1867),在19世纪中叶独步文坛,标新立异的奇才,以惊世骇俗的诗集《
19世纪后期文学·概述,标签:外国文学知识,http://www.laixuea.comD、代表作家:(1)泰奥菲尔·戈蒂耶(TheophileGautier,1811-1872),法国唯美主义的始作俑者。早年习画,后转而为文,是他特色的诗人、散文家和小说家。以创作实践自己“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他选取精美的景或物,以语言、韵律精雕细镂,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情趣。《珐琅和雕玉》(1852)正是这一风格的代表。其他重要诗集还有《阿贝都斯》(1832)、《死亡的喜剧》(1838),小说《莫班小姐》(1836)等。
(2)奥斯卡·王尔德(OscarWilde,1854-1900),英国唯美主义代表作家、理论家。早期创作有诗歌和童话,《诗集》(1881)和童话集《快乐王子》(1888)。80年代,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充分阐述了他的唯美主义文艺观。90年代,转向戏剧创作,写有《少奶奶的扇子》(1892)、《莎乐美》(1893)等。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1891)是王尔德最重要的一部小说。
4、象征主义文学
A、历程:夏尔·波德莱尔(1821-1867),在19世纪中叶独步文坛,标新立异的奇才,以惊世骇俗的诗集《恶之花》(1857)和数十篇见解独特的文艺批评,赢得了巨大声誉,被誉为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共同先驱。(1)他把丑与恶升华为艺术美,为后人表现社会的病态美开辟了道路。(2)他把诗歌从大自然拉进大都市,以其独有的角度深入描写畸形变态的巴黎生活,为诗歌创作拓展了一个新领域。(3)以其“通感”理论,为象征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感应》一诗,把世界看成是象征的森林,认为主客观之间、人的各种感官之间,都存在着某种神秘的联系。
70年代,象征主义在法国崛起,一批苦闷彷徨、愤世嫉俗、玩世不恭、而又情感纤细、才思敏捷的青年,组成了许多文学团体,出版了许多文学刊物,他们转向内在的世界寻求真实。1886年莫雷亚斯发表了《象征主义宣言》,使这一新的流派得以定名。
B、理论:反浪漫主义、唯美主义、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力图重新把握文学的特征,努力探求主客观之间的契合点,因而,“通感”便成了象征主义的理论基石。他们认为,在可感的客观世界深处,隐藏着一个更为真实的、真正永恒的世界,人们只有凭本能的直觉才能领悟。而艺术地传达出这种秘密便是诗人的最高任务。真正的诗人,有不同于常人的感知力,能够深入把握光怪陆离的自然和人生,达到物我相通的境界,创造出神韵独特的艺术。
C、风格特色:蒙胧美和神秘色彩。多象征、暗示、隐喻,诗意飘忽,半明半暗,留下更多品味余地。另外,对音乐的追求,使诗歌富于乐感,内在韵律的丰富,更增添了诗歌梦幻般的诗意和多义的魅力。
D、代表作家:(1)保尔·魏尔伦(PaulVerlaine,1844-1896),法国著名的象征派诗人。60年代kai始写诗,深受帕尔纳斯派影响,第一部诗集《感伤集》(1866),便显示了他以暗示手法表达复杂感情的才华。1871年,他结识诗人韩波,次年一起前往伦敦、布鲁塞尔等地,其间创作的《无言的罗曼斯》(1874)是他最成熟之作,音乐性、暗示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另有诗集多种。他的诗作,情绪忧郁,韵律讲究,于朴实流畅的诗句学面,隐含着人生的苦痛和悲凉。www.laixuea.com
(2)阿尔多尔·韩波(Arthur,Rimbaud,1854-1891),是最具反叛精神的一位象征主义诗人。他的创作期只有五年(从16岁到20岁),留下的作品只有140电首诗歌和两部散文诗,但他的地位不可动摇。他认为诗人应是“通灵者”,其任务是通过感觉的“错位”去探求神秘的“未知”。他的《元音》、《文学的炼金术》等诗,形象地发展了波德莱尔的“通感论”,而代表作《醉舟》《黎明》等,以瑰丽的想象、巧妙的“通感”脍炙人口。
(3)斯蒂芬·马拉美(StephaneMallarme,1842-1898),象征派的泰斗。他潜心研究诗论,写有《音乐与文学》等论著。他是“纯诗”论者,诗歌形式极为严谨,强调音乐性,认为诗人的任务在于以奇异的手法去揭示平凡事物背后的“绝对世界”。他的诗作不多,但构思精巧、思想深邃,而又晦涩难解、充满梦幻色彩。著名的有《牧神的午后》(1876)、《骰子一掷绝不会破坏偶然》(1897)。马拉美被公认为象征派领袖,还因为他在巴黎罗马街五号的寓所,持续十年举行“周二聚会”,座上客有纪德、瓦雷里、克洛代尔,以及英国的王尔德、比利时的维尔哈伦、德国的奥格尔格等。90年代,这一聚会解体,标志着象征主义运动的衰亡。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外国文学,外国文学知识,语文学习 - 外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