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地图|收藏本站|数学学习|学习方法|电脑学习|教学大全|生活常识|句子大全|管理资料下载|范文大全
  • 文言断句及表述题答题技巧及训练

    时间:11-27 15:10:32来源:http://www.laixuea.com 文言译站阅读:8368

    概要:文言断句及表述题1、关于试题的思考 在前面必考题中我们的文言文是以人物传记为主,即使这几年有考散文化的倾向,但还是以记叙性散文为主,而加试部分的文言文我们可以看到08年考的是《梦溪笔谈》,09年是杜牧的《答庄充书》,10年是章学诚《文史通义》,11年是欧阳修《贾谊不至公卿论》,12年考的是《文选》,这些文本都是偏向议论性文段。就难度略高于前,文体也和必考部分互有补充。2、断句语段猜想。 命题不可能仅仅是以前古代作家作品文学常识考查的简单翻版,更注重考察学生在文学与历史等交叉点上的思维能力,题目在简单考查文学常识的填空以外,还有以下的可能: (1)对于文学、文化现象的记忆与理解;(2)对于文本内容某方面的概括、评价; (3)对于高中所学相近内容的辨析延伸;(4)对于文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的评述。那么我们可能需要重点关注这样一类材料: (1)类似《史记》中“太史公曰:”其后论赞的形式要高度重视,因为论赞文体叙事紧凑,议论精当,又能联系所学篇章,为考查的好素材。 (2)唐宋诗话或笔记,涉

    文言断句及表述题答题技巧及训练,标签:文言文翻译,http://www.laixuea.com

    文言断句及表述题

    1、关于试题的思考
        在前面必考题中我们的文言文是以人物传记为主,即使这几年有考散文化的倾向,但还是以记叙性散文为主,而加试部分的文言文我们可以看到08年考的是《梦溪笔谈》,09年是杜牧的《答庄充书》,10年是章学诚《文史通义》,11年是欧阳修《贾谊不至公卿论》,12年考的是《文选》,这些文本都是偏向议论性文段。就难度略高于前,文体也和必考部分互有补充。
    2、断句语段猜想。
        命题不可能仅仅是以前古代作家作品文学常识考查的简单翻版,更注重考察学生在文学与历史等交叉点上的思维能力,题目在简单考查文学常识的填空以外,还有以下的可能:
       (1)对于文学、文化现象的记忆与理解;(2)对于文本内容某方面的概括、评价;
       (3)对于高中所学相近内容的辨析延伸;(4)对于文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的评述。
    那么我们可能需要重点关注这样一类材料:
       (1)类似《史记》中“太史公曰:”其后论赞的形式要高度重视,因为论赞文体叙事紧凑,议论精当,又能联系所学篇章,为考查的好素材。
       (2)唐宋诗话或笔记,涉及骚人情怀、生活轶事,也能与所学诗词勾连,值得注意。
       (3)文学母题的不同文体素材。如《西厢记》的前故事《莺莺传》,可考元稹;《长生殿》的前故事《长恨歌》,可考白居易。
    3、断句技巧
    做断句的三个步骤是:先读后断再检查
    (一)读懂是关键,通读全文,领悟大意,这是基础。
        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要求,即应该做到点断后的字句都能讲得通,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那就可能有断句错误的地方。而我们在断句时,常犯的一个毛病是一边看一边点断,看完文章,断句也结束了。其实这种“一步到位”的方法是行不通的。熟读精思,理解大意是正确断句的前提,因为读不懂、不理解就点不断点不好。因此拿到一段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首先要通读全文,反复钻研。
     (二)利用虚词,帮助断句
    熟悉各类常见虚词的用法,尤其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有助于断句。例如,语气词“乎”“也”“矣”等常在句末,“盖”“夫”“凡”等常在句首,“于”“以”“而”等常在句中。          
        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断句会有些帮助:
        “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
        “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
        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一些表时间的名词或副词,如今 初  始  俄而  须臾  顷之等等,前面一般要断开。
    (三)看准名词和代词,准确断句
        名词和代词一般在句子中充当主语和宾语的成分,是句子划分的标志,找出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的位置。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四)观察句式,准确断句
        文言文中常用整句,如对偶句、对举句、排比句,骈文中的四六句等,关注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正确断句
        例如: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君子虑福弗及,虑祸百之,君子择人而取,不择人而与,君子实如虚,有如无。(《说苑》)
        答案: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

    [1] [2] [3]  下一页


    Tag:文言译站文言文翻译语文学习 - 高中语文 - 文言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