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地图|收藏本站|数学学习|学习方法|电脑学习|教学大全|生活常识|句子大全|管理资料下载|范文大全
  • 高三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

    时间:11-26 23:58:17来源:http://www.laixuea.com 现代文阅读教案阅读:8525

    概要: 论述类文本阅读 后塍高中 袁海侠教学目标1.了解考纲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要求2.明晰考查范围,弄清考查重点3.洞悉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干扰项的设置规律4.掌握解答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的必备技能教学重难点1.洞悉论述类文本阅读干扰项的设置规律2.掌握解答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的必备技能1、论述类文本主要特征: (1)议论性较强 。 (2)观点鲜明。 (3)材料涉及面广。大多涉及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化学、语言学、文艺学、美学等学科。2、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指导: (1)整体感知,提要钩玄(探求精深的道理)明大意(2)明确要求,擦亮眼睛审题干 (3)对照原文,咬文嚼字审选项——选择题 理论指导:论述类文本阅读,在高考试卷中,放在选考题中,与实用类文本阅读并列,由考生根据自己

    高三论述类文本阅读教案,标签:现代文阅读答案,http://www.laixuea.com

                              论述类文本阅读      

                                                后塍高中  袁海侠

    教学目标

    1.了解考纲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要求

    2.明晰考查范围,弄清考查重点

    3.洞悉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干扰项的设置规律

    4.掌握解答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的必备技能

    教学重难点

    1.洞悉论述类文本阅读干扰项的设置规律

    2.掌握解答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的必备技能

    1、论述类文本主要特征:

         1)议论性较强     

         2)观点鲜明。

         3)材料涉及面广。大多涉及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化学、语言学、文艺学、美学等学科。

    2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指导:                     

    1)整体感知,提要钩玄(探求精深的道理)明大意

    2)明确要求,擦亮眼睛审题干

    3)对照原文,咬文嚼字审选项——选择题

    理论指导:

    论述类文本阅读,在高考试卷中,放在选考题中,与实用类文本阅读并列,由考生根据自己的擅长选择做题。两种文本命题格局相似。这里说一说如何阅读这类文章。

    阅读论述类的文章,应该从理解重要词语、重要句子到对文章进行鉴赏、评价,全面观照,但应注重下列几点:

    1.归纳内容要点

    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言语的转化,即读者用自己的话语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论述类文本阅读检测,往往要从归纳内容要点的角度来出题。如高考中曾选用爱尔兰作家萧伯纳的《贝多芬之谜》,出了两条这样的题目,一是要求说出作者称贝多芬音乐成为一个“谜”的原因,一条要求“根据文意,简要概括从巴赫到莫扎特到贝多芬在音乐创作上的发展变化”。前者要求归纳文章局部的内容要点,后者要求归纳全文的内容要点。再如选用陶行知的《创造宣言》,也要求归纳内容要点。因此,阅读论述类文本要十分重视用自己的话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观点态度,是文章内容的核心,是文章的灵魂。阅读中重视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这是很显然的,不过,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应包含这样两点要求:

       1)确认作者的观点,能判断某种说法是否符合作者的观点;

       2)能分析作者的观点,包括能分析作者提出某种观点的原因,说明作者是提出某种观点的依据。

    这两点常常就是命题者考查对作者观点把握程度的命题角度。

    3.分析文中所运用的材料

    论述类的文章,总是要运用材料的。不过,运用的具体情况则比较复杂。有的是用来证实自己的观点,有的用来反驳别人的观点,有的用来表述某种看法。从运用的角度来说,有肯定的,也有否定的,还有局部肯定局部否定的,都要分辨清楚。譬如陶行知的《创造宣言》引用了歌德一句话“没有勇气,一切都完”,有人误认为引这句话的意思说,有了勇气,便能创造。这就错了。因为作者接着说:“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的,走出来,造出来的。这只是一半真理……”可见“勇气”只是能创造的条件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理解材料本身的含意,弄清作者引用的意图,分析引用前后各说了哪些话,这样才能根据试题的要求正确答题。高考题《铜奔马正名》第2题问:“以下不属于作者否定‘飞廉铜马’一名时所用证据的一项是”不少考生误判,就是因为对材料本身的含意和引用意图没有搞清楚。

    4.注意表达技巧

    论述类文章运用表达技巧主要是为说理服务的,所涉及的技巧主要是谋篇布局的技巧和修辞技巧等。鉴赏此类表达技巧,不要脱离所说之“理”作孤立分析。


    2008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诗与直觉        朱光潜

    无论是欣赏或是创造,都必须见到一种诗的境界。这里字最紧要。凡所见皆成境界,但不必全是诗的境界。一种境界是否能成为诗的境界,全靠的作用如何。

        诗的必为直觉。有即有,觉可为直觉,亦可为知觉。直觉必须是对于个别事物的知,知觉必须是对于诸事物中关系的知,亦称名理的知。例如,看见一株梅花,你觉得这是梅花它是冬天开花的木本植物它的花是香的,可以摘来插瓶或送人等等,你所觉到的是梅花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这就是它的“意义”。意义都从关系见出,了解意义的知都是名理的知,都可用AB公式表示出来。认识AB,便是知觉A,便是把所觉对象A归纳到一个概念B里去。就名理的知而言,A自身无意义,必须与BC等发生关系才有意义。我们的注意不能在A本身停住,必须把A当作一块踏脚石,跳到与A有关系的事物BC等等上去。但是所觉对象除开它的意义之,尚有它本身形象。在凝神注视梅花时,你可以将全副精神专注于它本身的形象,就像注视一幅梅花画似的,无暇思索它的意义或是它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这时你仍有所觉,这就是梅花本身形象在你心中所现的意象。这种就是克罗齐所说的直觉

        诗的境界是用直觉见出来的,它是直觉的知的内容而不是名理的知的内容。比如说崔颢的《长干曲》,你必须在一顷刻中把它所写的情境看成一幅新鲜的图画,或是一幕生动的戏剧,让它笼罩住你的全部意识,使你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玩味它,以至于把它以外的一切事物都暂时忘去。在这一顷刻中你不能同时起它是一首唐人五绝它用平声韵横塘是某处地名我自己曾经被一位不相识的人认为同乡之类的联想。这些联想一发生,你立刻就从诗的境界迁移到名理世界和实际世界了。

        这番话并非否认思考和联想对于诗的重要。作诗和读诗,都必用思考,都必起联想,至于思考愈周密,诗的境界愈深刻;联想愈丰富,诗的境界愈完美。但是在用思考起联想时,你的心思在旁驰博骛,决不能同时直觉到完整的诗的境界。思想与联想只是一种酝酿工作。直觉的知常进为名理的知,名理的知亦可酿成直觉的知,但决不能同时进行,因为心本无二用,而直觉的特色尤在凝神注视。读一首诗和作一首诗都常须经过艰苦思索,思索之后,一旦豁然贯通,全诗的境界于是像灵光一现似的突现在眼前,使人心旷神怡,忘怀一切。这种现象通常被人称为灵感。诗的境界的突现都起于灵感。灵感亦并无神秘之处,它就是直觉,就是想象,也就是禅家所谓的

        一个境界如果不能在直觉中成为一个独立自足的意象,那就还没有完整的形象,就还不成为诗的境界。一首诗如果不能令人当作一个独立自足的意象看,那还有芜杂凑塞或空虚的毛病,不能算是好诗。古典派学者向来主张艺术须有整一,实在有一个深埋在里面,就是要使在读者心中能成为一种完整的独立自足的境界。(本文有删改)

    1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    5分)

        A、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从事物间的联系中概括出来的意义,都不属于直觉

        B知觉可用“AB”的公式表示,就名理的知而言,A自身没有意义。

        C“‘直觉的知的内容的获得并非易事,全靠读者的思考与联想来完成。

        D、灵感就如同禅家所说的一样,常常突现于眼前而非艰苦思索的结果。

        E、在古典派学者看来,独立自足的境界应当包含在艺术须有的整一之中。

    (解析)CDC项信息来源于第2段,“全靠读者的思考与联想来完成”与文中“在凝神注视梅花时,你可以将全副精神专注于它本身的形象,就像注视一幅梅花画似的,无暇思索它的意义或是它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这时你仍有所觉,这就是梅花本身形象在你心中所现的‘意象’。这种‘觉’就是克罗齐所说的‘直觉’”不符;D项“而非艰苦思索的结果”与原文第4段中的灵感是“都常须经过艰苦思索……”相悖。评分标准:多选、错选的不给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的给2分)

     

    13、下面对诗的赏析,符合直觉的知的一项是    3分)

        A、在欣赏《诗经·蒹葭》时,注意到了韵脚变化和重章叠唱的特点。

        B、在欣赏曹操《观沧海》时,领悟到了诗人当时的志向与理想。

        C、在欣赏杜甫《望岳》时,感觉到了泰山的巍峨高大、雄伟壮丽。

        D、在欣赏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时,体味到了西湖深厚的文化积淀。

    (解析)C(判断此题主要来自第3段内容。A项“注意到了韵脚变化和重章叠唱的特点”,B项的“领悟到了诗人当时的志向与理想”,D项的“体味到了西湖深厚的文化积淀”,都属于“名理的知”。

     

    14、在诗的境界形成的过程中,只能有直觉的知而不能有名理的知。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4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时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句子的含义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BC。这种说法不正确。在“诗的境界”中,思考与联想必不可少;通过思考与联想,“直觉的知”可进为“名理的知”,“名理的知”也可酿成“直觉的知”。(主要信息来自于第45两段。)

     

    15升华为诗的境界涉及哪些方面的内容?(4分)

    (解析)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C

    ①由“见”到“直觉”,并依靠“直觉”发现“诗的境界”;

    ②处理好“直觉的知”与“名理的知”的关系,二者不能同时进行;

    ③重视“灵感”在“诗的境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④强调“独立自足的意象”在“诗的境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高考对论述类文章阅读考查侧重于逻辑思维能力,主要让考生借助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捕捉语言信息,主动获取知识,而不是要求考生全面、系统、透彻地弄懂相关科技知识,更不是从专业知识理解的角度来考查。由于内容覆盖面宽、思维量大、能力要求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许多考生往往抓不住要点,分不出条理,理不清关系,因此感到阅读的难度较大,得分普遍较低。其实,只要能够掌握高考题的命题特点,运用有效的解题方法,有针对性地适量训练,在短期内是能够收到明显效果的

    论述类文本阅读考点小结

    总的来说,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方法技巧有以下几点。

    1、通读原文。先仔细阅读所给的文章,标记重要信息,做到句清段结。了解文章说的是什么事,或讲的是什么理;文章涉及到什么人,什么观点等。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概括,我们都必须首先通读全文,然后抓住文章里的那些关键性的词、句,这些关键性的词语或句子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还有一些就是在文章的过渡处。有的时候,文章的题目里也透露这作品主旨的天机。总之,文章的一些敏感部位,常常明摆着或隐含着文章的中心思想,我们只有抓住了这些,才能准确的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2、细读试题。对材料有了总体印象后,应根据试题仔细审准题意,弄清题目要求,即从内容上弄清是有关什么的选择,从选择标准上看清是选说法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要善于从题干中搜寻隐含的信息。体会命题意图。题干的设置通常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后者则是隐性的,但却又是最为关键的,它直接关系到答题的方向,与命题意图吻合的答案才是正确的,要努力通过题干去揣摩命题的意图。寻找阅读区间。发掘题干中所隐含的信息,以题干的“此信息”去求答案区间的“彼信息”。传记作品包含了议论和抒情,这些就是答题的重要区间。

    最终,我们要具有信息筛选与语言转换整合能力。转换说法、语言重组、提炼概括等。,还表现在试题的题干上,因为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题干的设置十分巧妙,颇具匠心,具有很重要的暗示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掘题干中所隐含的有效信息,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

    3、题文对应。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有一个基本原则:答案就在原材料中。为此,根据题意,从原材料中找出与各个选项相对应的句段,并从这些句段中提炼有效信息,找准已知条件,作为解题的依据。这是答题的关键。

     


    Tag:现代文阅读教案现代文阅读答案语文学习 - 高中语文 - 阅读训练 - 现代文阅读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