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希得十六岁时考取进士,被授予小官。而在顺利解决了蜀地征兵困难后被调任为嘉定府司理参军。又因治理蒲江县出了名气,经官员游似审核后调至行在都进奏院,委以他职。 B.满朝官员庆贺皇帝排斥权奸、招揽名德之际,姚希得却进言说,朝廷仍潜伏着祸根,不该在犹有危险的情况下而感到自满,皇帝听后也表态不任用史嵩之。 C.姚希得严格执行役法,给向官吏行贿的临川富绅定了罪;治乱有法,先后平定了冒充“崔太尉”的强盗、聚众焚掠的刘老龙等。 D.姚希得无论身处何处为官,都尽心尽力履行职责。在任兵部尚书后,正赶上彗星变化,于是上书请求辞职,并极力请求退休,最终以资政殿大学士、金紫光禄大夫、依旧潼川郡公之位离任回家。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希得以为外观形状,似若清明之朝;内察脉息,有类危亡之证。(5分)(2)君子犯颜敢谏,拂陛下之意,退甘家食,此乃为国计,非为身计也。(5分)4.C(竟:最终)5.C(①治理之功;④严肃役法之严格;
《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一|姚希得传》阅读试题答案翻译译文,标签:古文翻译大全,http://www.laixuea.com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希得十六岁时考取进士,被授予小官。而在顺利解决了蜀地征兵困难后被调任为嘉定府司理参军。又因治理蒲江县出了名气,经官员游似审核后调至行在都进奏院,委以他职。
B.满朝官员庆贺皇帝排斥权奸、招揽名德之际,姚希得却进言说,朝廷仍潜伏着祸根,不该在犹有危险的情况下而感到自满,皇帝听后也表态不任用史嵩之。
C.姚希得严格执行役法,给向官吏行贿的临川富绅定了罪;治乱有法,先后平定了冒充“崔太尉”的强盗、聚众焚掠的刘老龙等。
D.姚希得无论身处何处为官,都尽心尽力履行职责。在任兵部尚书后,正赶上彗星变化,于是上书请求辞职,并极力请求退休,最终以资政殿大学士、金紫光禄大夫、依旧潼川郡公之位离任回家。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希得以为外观形状,似若清明之朝;内察脉息,有类危亡之证。(5分)
(2)君子犯颜敢谏,拂陛下之意,退甘家食,此乃为国计,非为身计也。(5分)
4.C(竟:最终)
5.C(①治理之功;④严肃役法之严格;⑥皇帝对他的赞誉)
6.A(不是“姚希得十六岁”,而是“嘉定十六年”)
7. (10分)
(1)姚希得认为,从朝廷的外部观察其形状,好似清明的朝廷;从朝廷的内部观察其运行状况,有些像危亡的国家(“迹象”也可)。(“以为”“类”“证”各1分,语意2分)
(2)君子敢于冒犯皇上劝谏直言(进行劝谏),违背陛下的意愿,退职甘心家居而食(回去后以家居生活为乐),这是替国家打算,(而)不是为自己打算。(“犯颜”“拂”“乃”各1分,语意2分)
参考译文:
姚希得,字逢原,一字叔刚,潼川人。是嘉定十六年(1223)的进士。授与小溪县主簿,候职三年,调任盘石县令。恰逢巴蜀之地有兵灾,军需调度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就已调集完毕,又调升为嘉定府司理参军。改任蒲江县知县。当地豪绅大户挟势不法,县邑号令不从、难治。姚希得抑强扶弱,名声闻名遐迩。同知枢密院事游似听到了姚希得的名声,召人审核观察,迁升到行在都进奏院,任太平州通判,改任福州,徒步到福州治邑候官,当地官吏都不知道他是通判。
姚希得被召任为国子监丞,迁升太府寺臣。当时理宗皇上斥逐当权的奸臣,收召有名望的道德之才,整个朝廷都为此庆贺。姚希得以为,从朝廷的外部观察其形状,好似清明的朝廷;从朝廷的内部观察其运行状况,有如危亡的国家。于是,上奏疏说:“危亡的事情不应该有,而危亡的言论倒不应该忘记。朝廷,是千变万化的各种事情所出现的地方,实质上是根源于皇帝的心事。祸根还藏着没有除去,难道对此还心安理得而不觉得危险吗?”理宗皇上脸色都变了,说:“我决不用史嵩之。”
姚希得迁知大宗正臣兼权金部郎官。姚希得说:“朝廷财用很困难,民众痛苦不堪,移用不急需的费用,以充实军事储备,以添补民众的生活,尊敬上天没有什么大于这个,难道这是崇奉、修建宫宇,庄严地设置佛像能够相比的吗!”又上奏陈述救钱楮的三条策略,请求设置惠民局,皇上都认为可以付诸实施。姚希得进升秘书丞,不久迁升著作郎,授命江西提举常平官。役法早已混乱废弛,临川县有富户贿赂官吏请求免去劳役负担,姚希得最终以此定了他的罪。于是,他被改职提点刑狱,加封直秘阁。不久,加升度支员外郎。稍后,升直宝章阁,移治赣州。盗贼中有冒充“崔太尉”的人,盘踞石壁,连结几个州郡。刘老龙等聚集众人焚烧、掠夺,一方因此骚动不安。姚希得指示授给计谋、策略,不到五十天就平定了他们。